集团军是由若干个师、旅编成的军队一级组织。一般隶属于战区或方面军。设有领导机关,编有由步兵、装甲兵、炮兵、防空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电子对抗兵、陆军航空兵等兵种或专业兵组成的战斗部队和勤务保障部队。19世纪初,世界军事舞台上出现了一种由陆军各兵种组合在一起的战役编成单位,这就是集团军。20世纪中叶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集团军这一基本战役军团的编组和作战更加趋于成熟和完善。作为基本战役军团,一般在上级编成内遂行作战任务,亦可独立作战。依任务、装备和编成,分为合成集团军、坦克集团军、空军集团军和防空集团军等。集团军是在总部的命令下执行运动作战的战争力量。是我军在战争中陆地歼敌的主要力量。一般编制比较齐全,人员比较充足,作战能力、机动能力都比较强。集团军包括:数个步兵师及高炮旅、防空旅、地炮师或团、装甲师或团、运输团、电子对抗大队、陆航团、舟桥团、防化营、教导团、直属队、通信站、军医院、文艺队。集团军的编组中包括一定数量的战斗部队以及勤务部队,按照军事需要编组。集团军按装备、任务和编成,可分为野战集团军(西方国家军语),陆军集团军(中国军语)、诸兵种合成集团军(苏联军语)、近卫集团军、突击集团军、坦克集团军、机械化集团军、空军集团军、防空集团军、工程兵集团军(苏联二战时期编制)或是战略导弹集团军。集团军的设立是由国家需要决定,编成部队数量是由所处地域,任务,敌方兵力决定。集团军是方面军(二战日军)的组成部分,也是在大规模战争中的重要指挥机构。集团军司令官的军衔一般是上将或中将(战时),和平年代一般为少将或中将(很少,一般为老资格的将领)我国集团军属于以陆军为主、多军兵种合成的作战单位。集团军分为甲类集团军和乙类集团军,是因为部队的历史和战斗力的不同部署在不同的作战区域,又有不同的假想敌和不同的作战任务。像第38集团军因为是“万岁军”部署在北京军区保卫首都,作战地形为平原地带适合重装部队大兵团机械化作战,所以38集团军为全军重点集团军,装备是全军最为先进的,新装备总是先装备38集团军,是重装甲类集团军,兵力能够达到接近10万之众。像42集团军部署在南方假想敌为越南,防区和作战地形为亚热带山地丛林地形,重型装备施展不开又不适合大兵团作战,所以为简编轻装集团军,兵力为三四万左右。第13、第38、第39、第54集团军是其中最精锐的集团军。在中国,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曾编组集团军。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曾编组40多个集团军,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不久按战斗序列又称国民革命军第18集团军。解放战争时期,1947年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边区部队曾组成陕甘宁人民解放军野战集团军,下辖6个旅。为适应现代战争的特点,增强合同作战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85年将陆军野战部队改建为若干个集团军。中国2004年在《2004中国的国防白皮书》中提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是230万,这是在我国又一次裁军20万之后统计的总人数。陆军现役兵力大约有178万人左右,占解放军总人数的73%。海军现役兵力大约有23万人左右,占解放军总人数的10%。其中包括海军航空兵2.5万人,海军岸防部队2.5万人,海军陆战队4万人。剩下的人数为空军,大约在28万人左右。到2016年全军共18个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陆军:第1、12、31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陆军:第14、41、42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陆军:第13、21、47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陆军:第16、26、39、40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陆军:第20、27、38、54、65集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3011部队,军部驻湖州。前身是八路军120师358旅,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晋西北军区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张宗逊),解放了青海。1952年12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8年10月回国驻扎开封。1975年与20军互换,调驻湖州。所属部队在浙江和苏南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061部队,军部驻徐州。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太行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王宏坤)。1952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年4月回国驻扎金华。1961年调徐州,1967年调合肥,1978年返回徐州。所属部队在苏北地区和安徽。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3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7100部队,军部驻重庆。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太岳主力部队,首任司令员陈赓)。1950年驻开远,1968年调重庆。所属部队在重庆和四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4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7200部队,军部驻昆明。1948年2月由太岳军区地方部队编成,首任军长李成芳。1950年驻大理,1968年接13军驻开远,1985年迁昆明。所属部队均在云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301部队,军部驻长春。前身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纵队(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原115师部队,首任司令员杨得志,后为杨勇),中原野战军第1纵队。1950年驻遵义,1953年1月入朝作战,1958年4月回国后一直驻扎长春。所属部队在吉林和黑龙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320部队,军部驻开封。前身是新四军第1师、新四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叶飞),华东野战军第1纵队。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警卫任务,1951年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10月回国驻扎杭州。1975年与1军互换,调防开封。所属部队均在河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1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8210部队,军部驻宝鸡。前身是新四军第2、4师编成的山东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罗炳辉,后为韦国清)和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于1947年合编为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解放了浙东南。1952年3月入朝作战,1958年8月回国驻扎大同。1967年调宝鸡。所属部队在甘肃和宁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6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1146部队,军部驻潍坊。前身是鲁中军区地方部队,华东野战军第8纵队(首任司令员王建安)。上海战役后在上海浦东和崇明岛担任海防任务。1950年11月入朝作战,1952年6月回国驻扎莱阳。1998年调潍坊。所属部队均在山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6267部队,军部驻石家庄。前身是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首任司令员许世友)。上海战役后担任上海市警备任务。1950年10月入朝作战,1952年10月回国驻无锡。1969年调石家庄。所属部队在河北、山西和天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1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3111部队,军部驻厦门同安。前身是胶东军区地方部队,华东野战军第13纵队(首任司令员为周志坚)。参与解放了福建。自1949年南下后一直驻防厦门。所属部队均在福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6393部队,军部驻保定。前身是滨海军区主力部队,山东第一、二师,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首任司令员为李天佑)。第一批入朝作战,1953年7月回国进驻通化。1967年调保定。所属部队在河北和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65521部队,军部驻辽阳。前身是新四军第三师(首任司令员黄克诚),东北野战军第2纵队(首任司令员刘震)。解放镇南(友谊)关。第一批入朝作战,1953年5月回国驻营口。1999年调辽阳。所属部队在辽宁和吉林四平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5631部队,军部驻锦州。前身是鲁中军区主力部队和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3纵队(首任司令员程世才)。参加海南岛登陆战役。第一批入朝作战,1953年7月回国后一直驻锦州。所属部队在辽宁和内蒙古赤峰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1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5100部队,军部驻柳州。前身是胶东军区主力部队,山东第5、6师,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首任司令员吴克华)。参加了广西战役。1951年1月进驻潮汕地区。1969年调柳州。所属部队在广西和湖南衡阳地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2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75200部队,军部驻惠州。前身是南满军区部队,东北野战军第5纵队(首任司令员万毅)。第一批入朝作战,1952年11月回国驻湛江。后调惠州。所属部队均在广东。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7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8310部队,军部驻西安临潼。前身是359旅,东北野战军第10纵队(首任司令员梁兴初)。随第二野战军进军四川,1950年在湖南剿匪。1951年2月入朝作战,1954年9月回国驻雷州半岛。1960年调衡阳,1970年调西安临潼。所属部队在陕西和甘肃。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54集团军:甲类集团军,代号71521部队,军部驻新乡。1952年10月将第44、45军整编为54军,45军军部为新军部,军长丁盛。1953年2月入朝作战,1958年7月回国驻西北,1968年调新乡。所属部队均在河南。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集团军:乙类集团军,代号66455部队,军部驻张家口。前身是晋察冀野战军第8纵队(冀察军区地方部队、首任司令员郭天民)。1950年解放宁夏。1951年2月入朝作战,1953年10月回国驻张家口。所属部队在河北和天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