噪声是严重的公害之一,这是人人皆知的。在噪声对人体的危害中,听觉系统首当其冲。一般地说,听觉器官对噪声损伤最为灵敏,噪声对其他系统的功能产生影响之前,首先要经过听觉器官的接受。我们都有这种体会,当您走进较强的噪声环境中,会感到刺耳难受,甚至有时耳内出现疼痛感。经过一段时间出来后,会感到自己耳朵内有响声,出现耳鸣,此时手表的滴答声听不到了,听别人说话也觉得有一定困难。这时如果立即检查一下听力,就会发现听力有所下降。但这种情况持续的时间不会太长,只要您离开噪声场所,到安静的环境中休息一段时间,听觉就会逐渐恢复原状,上述感觉就会消失。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暂时性听阈下降,或叫做听觉疲劳。暂时性听阈下降是暂时性的生理现象,是一种量的变化,内耳感觉器官并未真正受到损害。但是,如果长年累月地在强噪声环境下工作,长期不断地接受强噪声的刺激,上述出现的暂时性听阈下降就不能恢复,而且听力损失会越来越严重。此时内耳听觉感受器官发生了器质性病变,即由量的变化转换为质的变化,暂时性听阈下降就会转变成永久性听阈下降,医学上称这种听力损伤为噪声性耳聋,它是神经性耳聋的一种,是一种职业病。大量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噪声性耳聋与噪声的强度(噪声的大小)、频率(噪声所含的成分)和接受噪声的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噪声强度越大,所含的频率成分越高,接触噪声的时间越长,噪声性耳聋的发病率就越高。一般地说,长期工作在90dB(A)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就有可能发生噪声性聋。当然,有时噪声环境相同,却由于个人的体质存在差异,因此造成噪声性聋的程度会有所不同。造成永久性听力下降的另外一种原因,是突然产生的巨大噪声刺激,这种巨大的噪声又称为脉冲噪声,如火炮发射、枪械射击、鞭炮燃放等等,往往产生强度非常大的噪声,如不采取防护措施,在极短的时间内即可使听觉器官组织结构发生急性外伤性损坏,引起鼓膜破裂流血,迷路出血,螺旋器从基底膜急性剥离,造成永久性听力丧失,这类听力损伤称为噪声性外伤性耳聋,这种噪声性聋一次刺激就有可能使人耳聋。噪声性耳聋病理变化发展过程比较复杂,一般按其损伤的程度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在初期,内耳螺旋器毛细胞没有发现明显损伤,仅外毛细胞的听毛脱落,内毛细胞完整无损;第二期表现为外毛细胞完全丧失,支持细胞被破坏,内毛细胞最后也被损伤;第三期是不可逆的,出现柯蒂氏器完全被破坏,神经纤维及部分神经节细胞萎缩。避免噪声性耳聋的中心问题是预防,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预防问题就显得格外重要。下面简单介绍一些预防噪声性聋的措施。首先,要改善机械设备,在医务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密切配合下,注意改善机械性能,降低噪声,改变技术操作。为从根本上降低机械噪声,从噪声源抓起,使其控制在国家规定的噪声水平内。同时采取隔声、吸声、消声等辅助措施,尽量减少噪声的泄露。其次,凡在噪声环境下工作或即将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并存档以备动态观察,随时了解这些人员的听力状态,及早发现及早采取有效措施。第三,个人防护。在目前的情况下,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凡在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员,应当佩带护耳器,护耳器指的是耳罩、耳塞或防噪声头盔等。这些护耳器都可以不同程度的隔掉一部分噪声,从而起到降低噪声,保护听力的目的。第四,少听随身听。工余时间用随身听听音乐歌曲,是人的一种享受,亦是紧张工作一天后的放松方式之一,大部分人都有这种爱好,尤其是大、中学生,常见他们行走在路上,骑车坐车,在家里写作业或复习功课时,都在听随身听。殊不知,长时间的倾听,在某种场合又必须把音量放得很大,如同自己自找了一个噪声源,直接作用于自己的听觉器官,相当于暴露在噪声环境中,日积月累会造成噪声性耳聋。因此,要节制使用随身听的时间与音量,自觉保护自己的听力。第五,远离迪厅。迪厅内的声音虽然是乐音,而且节奏感强烈。但迪厅内乐音的声音常常放得很大,强度很高,人们逗留的时间又比较长,相当于暴露在强噪声的场合。在这种场合下,相互之间的交谈十分困难,短期仅引起暂时性听力损伤,长期则可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因此,应当尽量少去迪厅,或者减少在迪厅内逗留的时间。噪声对人体的伤害是多方位的,不是仅局限在听力方面。因此,远离噪声是保护听力,避免噪声性聋的最有效办法。如果离不开,一定要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降低噪声,保护好自己的听力四,禁放鞭炮。鞭炮产生的噪声强度比较高,这样强的噪声瞬间作用于人耳,轻的造成暂时性听力损伤,重的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人员身受其害。因此,禁放鞭炮是一项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重要举措,人人应当自觉遵守。第六,减少打枪的次数。射击产生的噪声是脉冲噪声,其强度相当的大。打枪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扣动扳机的同时,会听到一声很响的声音,耳内立即嗡嗡乱响,并且可以延续很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