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怎保护

360U3136692063 |浏览277次
收藏|2019/05/25 11:07

满意回答

2019/05/25 11:34

听觉是人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重要途径,现代信息社会更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此,家长和老师应保护好儿童的听力 ,多了解一些有关的基本知识。一、避免噪声污染。婴儿听觉器官发育尚未完善, 太大的声音刺激会损伤稚嫩的听觉器官。迪斯科、摇滚乐等高音量快节奏的音乐,会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痉挛,供血减少,从而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噪声性耳聋。应尽量少带儿童到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家庭影院中的音响音量也应适当控制。有些小孩喜欢模仿大人戴耳机听收录音,这很容易导致听力受损,一旦发现应当加以制止。二、避免意外伤害。切莫让婴儿将细小物品如豆类、小珠子等塞入耳内,以免造成外耳道粘膜损伤、感染。儿童喜欢打趣、逗闹,不小心碰伤耳道,会引起感染,从而使听力下降。若头部受到外伤,也容易波及到内耳,严重的会使耳膜破裂。有些家长喜欢用发夹、耳勺等给孩子挖耳,这很容易造成鼓膜外伤穿孔,引起耳聋 。三、防止外耳及中耳的污染。中耳腔内有一条通往鼻咽部的细管称咽鼓管。儿童的咽鼓管比较短、宽且直,呈水平位。感冒等一些疾病引起的鼻咽部分泌物增多,或当婴儿吐奶或呛奶时,细菌便很容易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给婴儿哺乳时姿势要正确,应把婴儿抱起来,取半卧位。如果母乳过于充足、压力过大,可使婴儿头稍低,以免婴儿来不及吞咽而误入咽管鼓。用奶瓶喂奶时,奶瓶不宜举得太高,奶嘴孔也不宜太大。此外,在给孩子淋浴、洗头或带孩子游泳时,千万不要让污水进入耳内;同时应避免孩子在躺着时眼泪流进耳道,以免感染。四、积极防治传染病。麻疹 、流脑 、乙脑 等都可能损伤听觉器官,造成听力障碍。因此,要按时接种预防这些传染病的疫苗,积极防治各种急性传染病。如果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传染病,应特别注意保持患儿口腔、鼻腔和咽部的清洁,以防细菌蔓延感染到中耳。小儿患急、慢性中耳炎时,更要及时、彻底治疗,以免留下后患。五、警惕药物致聋。聋哑症是感音性耳聋中至严重者,而感音性耳聋很多是药物中毒造成的。因此,病孩因尽可能不用链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利尿剂、抗疟药等药物,因为这些药物对内耳有毒副作用,一些药物还可发生变态反应。六、讲优生。防范先天性耳聋胎儿期母体病毒感染及遗传因素可致内耳发育不全而引起先天性耳聋,早产、难产所致的新生儿窒息、严重黄疸等,均可导致听力损害。因此要避免近亲结婚,孕产妇女作好围产期保健,并注意妊娠期间慎重用药。

海之声普陀店

其他回答(5)
  • 少戴耳机听音乐,尽量避免去嘈杂的环境,饮食上注意不要吃刺激的食物。
    回答于 2019/05/25 12:49
  • 避免外力损伤听力家长打孩子耳光;鞭炮突然在孩子耳边爆炸;游泳时一侧耳朵先撞击水面;运动至耳朵受伤……都可能造成孩子耳道损伤、鼓膜破裂、穿孔,直接造成听力受损.....
    回答于 2019/05/25 12:21
  • 可以听听医生的建议
    回答于 2019/05/25 12:12
  • 早点治疗调理调理
    回答于 2019/05/25 11:59
  • 据相关部门报告,截止2013年,全球有3.6亿听力残疾人,其中半数可以预防和避免。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口抽样调查显示,我国7岁以下聋儿80余万,且每年约新生3万耳聋患儿,儿童的听力预防和保健异常重要。“0~7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听力损失不仅会造成言语发育迟缓或聋哑,还会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造成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方面的问题”。一定要正确预防、及时发现孩子的听力问题,尽早治疗,确保孩子的听力健康,摈弃各个环节的预防和诊疗误区。首先,从妊娠开始就要注意婴儿听力的保护。母体要保证充足的营养,胎儿时期是听力器官发育的关键阶段,对营养的要求较高,一旦缺乏营养,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同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也至关重要。对于烟酒来说,对胎儿的发育会造成严重影响,所以禁烟酒是使胎儿有一个良好听力的开端。在妊娠期间,药物的使用需十分慎重,因为药物因素是造成婴儿耳聋的第二大元凶。其次,新生儿出生后,要做好听力筛查以及进行一些常规疾病的检查,如新生儿黄疸等疾病的检查,因为这些疾病也容易引起感音神经性的听力损失。再次,在日常生活中,要远离噪声环境,儿童最好不要使用耳机、声音大的玩具等。因为如果分贝数超过85,人的耳朵就会随着处于噪音之中时间的长短而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声音每增加10分贝,就意味着有损于耳朵的噪音增加10倍。另外,尽量不要使用硬物掏耳朵,容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病菌容易侵入,一旦引起感染,可能造成耳朵发炎,甚至导致听力下降等情况。所以,应该做好预防,平时也要给孩子进行爱护耳朵,保护听力的教育。
    回答于 2019/05/25 11:45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