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前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国防部决定在军队实行军衔制以来,对元帅人选的反复酝酿考虑了很久,1955年9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了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位元帅军衔。在落实这10位元帅人选时,主要依据他们参加革命的资历、军内职务、历史功绩和各个方面军人员平衡等诸多因素而酌定。第三野战军,他是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新四军和八路军山东军区部队一部逐步改编扩建而成,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力部队之一。虽然三野功劳大,也不能说其他部队功劳就小,仅与四野来比,部队在整体实力和军事主官的实力上差距较大,为了平衡各个方面军元帅人选数额,加上有资格授元帅的粟裕大将一再让贤,曾在三野任职的高级将领中,只有陈毅一人入选元帅军衔,上将也只有10来个。其中,陈毅元帅在建国后,虽然先后出任了上海市长、外交部长等职,但他还兼任了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加上他是老资历的红军战士,而且一直担任军内重要领导职务,也是新四军和三野的主要代表,鉴于这些原因,授予他元帅军衔是理所应当的。众所周知,元帅衔是一种荣誉衔,只是对将帅们革命历程的一种表彰和肯定,并不能仅仅依此判定某人对革命贡献的大小。在1955年评授军衔中,其中很多元帅级领导主动放弃了参加军衔的评选,比如与刘伯承元帅齐名的邓小平就是其中一例。还有一位战功赫赫的粟裕大将,初选时已经入选了元帅名单,但他三次向中共中央、毛主席坚辞不受,最后才确定他为大将第一名。毛泽东主席为了表彰他的高风亮节精神,特此为他亲授大将军衔,在大将中享有这一殊荣的仅此一人。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