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是不是不存在真正的理解?

匿名网友 |浏览840次
收藏|2019/06/06 11:11

满意回答

2019/06/06 11:27

这是不一定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后者的理解能力绝对比前者高,因为后者经历过酸甜苦辣,而且不受父母的宠爱,通常后者对事物的理解能力比前者高,后者生活在独立思维中对事物有着一定的自我理解,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不会轻易改变自己的想法,通常也会将事情分析的彻底。而前者拥有关爱与父母的呵护与理解,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比后者的思维细,因为在父母的呵护下无需像后者一样天天忧愁,而后者则想太多。后者通常内向,不爱说话,因为他们不像前者生活在欢声笑语中,因此变得孤僻。后者通常为倾听者,倾听着周围所有的情绪,后者拥有着非常完整的情感情绪理解能力拥有着将心比心的情感情绪分析能力。当他人遇到心结心事时,后者对此的理解开导能力比前者强,因后者自身的经历让他非常理解悲伤烦恼情绪,因为后者是在这种悲伤的情绪环境中走出来的人(他们知道如何帮助他人解开心结,用心去感受对方的悲伤。而前者因为生活在快乐中,对悲伤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后者对反感情绪的感知、理解,可以说是极其的强。虽然后者自身并不能像前者一样拥有太多的欢乐,但他们理解什么是快乐,只不过因为环境因素的内向性格不会比前者开朗,但他们能够非常清晰地认识到快乐与悲伤的区别,拥有一定的双向情绪理解能力,因为所有人一般都有过快乐的时候,但随着年龄增长渐渐成熟体会到了悲伤,因此后者的情感理解能力是他们优点,所以总体来说:后者可以理解前者,但前者不一定理解后者,因为后者一开始是快乐的随着时间推移渐渐理解感到悲伤,而前者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呵护中因此无需经历后者所经历的十分无助悲伤的情绪,后者对他人情绪的变化十分敏感,也清楚地知道快乐悲伤的区别,快乐人人都有过,但真正的无助和悲伤不是每个人都经历过的,家境贫寒的家庭,才有可能经历真正的悲伤无助,而富裕家庭,丰衣足食、有求必应,因此他们就算悲伤也不会像后者一样。所以后者一定能理解前者,但前者就不一定能理解后者了,这些是我的观点,就像我现在能完全理解这个问题,并耐心的解答,解开疑惑,这就是后者。而我是一个父母离异的残疾人,虽然经历过痛,但是当你走出来时,曾经的经历所有的痛将会是后者前进的动力。虽然曾经无比黑暗但我现在拥有了一件无比珍贵的东西,一颗善良理解的内心。

360U3129675532

其他回答(0)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