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堵耳效应?

用户提问 |浏览439次
收藏|2019/06/30 15:46

满意回答

2019/06/30 16:15

佩戴耳模或助听器后,堵塞了正常耳道,使本可以通过耳道泄露的低频信号被堵在耳道内,听声感觉空洞、发震,佩戴者自己说话、咀嚼或吞咽时更为明显,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堵耳效应”
匿名

其他回答(9)
  • 立聪堂丹凤街店
    其他
    你好,戴上助听器后,即使还没有打开开关,也有些人会感到自己说话有回声,嗡嗡的就像在木桶中说话一样。这是由于耳模(或定制式助听器外壳)将外耳道封闭后,自己说话的声音经中耳和颅骨传导,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不戴助听器)外耳道是开放的,这种振动能量被释放出去而不被察觉。当外耳道被耳模封闭后,这部分能量就被留在外耳道里,从而产生上述现象。在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堵耳效应”
    回答于 2019/06/30 19:17
  • 海之声民生路店
    其他
    当外耳道口被堵塞后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多出现在1KHz以下频率。骨鼓膜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堵耳效应。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
    回答于 2019/06/30 19:08
  • 海之声合旗9
    其他
    就是声音被堵在耳朵里产生碔比较难受碔感觉啊,多见于助听器佩戴者
    回答于 2019/06/30 18:53
  • sweet_wind
    其他
    堵耳效应的定义:当外耳道口被堵塞后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多出现在1KHz以下频率。骨鼓膜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堵耳效应。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
    回答于 2019/06/30 18:20
  • 立聪堂建伟大厦
    其他
    您好,助听器的堵耳效应是指:觉得声音发堵、发闷,像在水桶里说话,自己说话的声音变得明显过大,等等现象。
    回答于 2019/06/30 18:12
  • 立聪堂中心店
    其他
    您好 当外耳道口被堵塞后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多出现在1KHz以下频率。骨鼓膜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堵耳效应。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希望对你有帮助,谢谢
    回答于 2019/06/30 17:50
  • 海之声天津中心
    其他
    用耳机或耳塞将耳朵堵塞会在外耳与耳机间或外耳道内形成一密闭的含气空腔,从而使该耳的骨导听阈级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这种由于外耳道被封闭而导致的低频骨导听阈变好现象亦称为堵耳效应。
    回答于 2019/06/30 17:22
  • 海之声中二验配
    其他
    外耳道被堵.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
    回答于 2019/06/30 17:09
  • 立聪堂芜湖店
    其他
    您好,什么是堵耳效应?当外耳道口被堵塞后骨导听阈降低的现象称为堵耳效应(occlusion effect).多出现在1KHz以下频率。骨鼓膜机制能很好的解释堵耳效应。由颅骨振动传入外耳道引起其内相对运动的气体,由于外耳道口的堵塞不能散播而全部经中耳传入内耳引起骨导阈值低。戴上助听器后,即使还没有打开开关,也有些人会感到自己说话有回声,嗡嗡的就像在木桶中说话一样。这是由于耳模(或定制式助听器外壳)将外耳道封闭后,自己说话的声音经中耳和颅骨传导,引起外耳道软骨的振动而造成的。正常情况下(不戴助听器)外耳道是开放的,这种振动能量被释放出去而不被察觉。当外耳道被耳模封闭后,这部分能量就被留在外耳道里,从而产生上述现象。在医学上将这种现象称之为“堵耳效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回答于 2019/06/30 16:37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