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上石钟乳就是五石散了,这就是个找死的方子,用之不当死路一条.五石散又名寒食散.草寒食散,中医方剂名。出自《备急千金翼方》卷十五。主治心腹胁下支满,邪气冲上,又心胸喘悸不得息,腹中漉漉雷鸣,吞酸噫生食臭,食不消化,时泄时闭,心腹烦闷,不欲闻人声,好独卧,常欲得热,恍惚喜忘,心中怵惕如恐,怖状,短气呕逆,腹中防响,五脏不调古代帝王无一不喜欢追求丹药的炼制,或延年益寿、长生不老,或阳气冲天。这样的好事,那些达官贵人肯定都是争相恐后的追求。而恰巧就是在道学兴盛之后,其中一个门派便是炼制丹药。于是从汉朝开始,汉武帝之风便开始兴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会架个小火炉,呼呼的开始炼制丹药。不过也得佩服这些古人缜密的心思,也敬佩他们的智慧,还真就炼出来一种东西,叫做"寒食散"。这个"寒食散"一出来,可谓是受到了大家的狂热追捧,特别是富家子弟和文艺小青年。如此受欢迎的原因也很简单,魏晋南北朝,这一类也和现在的人差不多,喜欢各种范儿,而寒食散服用之后,差不多就是喝醉酒的状态了。疯疯癫癫,四处乱跑,根本没有心思估计别人的眼色,不知天地为何物;那个时候,看似越清高的人,就越让人觉得深不可测,一肚子满是学问。于是世风日下,无论是官吏、还是文人墨士,或者当大官的人,都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之下,开始吸食。只要一天不吃就会无比难受,严重上瘾!都以为"寒食散"是一种仙药,而实际上呢?这个东西不仅不能延年益寿,还会提前带你去见阎王。曾有这样的文章描述吸食"寒食散"之后的症状:"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烂溃;蜀郡赵公烈,中表六丧。悉寒食散之所为也。"可见现状及其揪心。之所以寒食散的药性如此猛烈,究其根本是因为其中掺杂了紫石英。在民间,"寒食散"的药方有很多种,不过基本上流传最广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光是矿石药就有5种: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再加上桔梗、文蛤、鬼臼、太一余粮、干姜、附子、桂枝数十种草药;而最先这种药,仅仅用于治疗伤寒,却被世人乱用了。那些王公贵族吃了寒食散之后,身体内部开始燥热,渐渐的出现亢奋的状态,这样一来就必须对身体进行散热。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步行。于是没事儿就晃动着走两步,反复之后,体内的热气才可以散发出来。另外吃了"寒食散"之后,皮肤变得非常的敏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很容易过敏,所以就只能穿宽松的大袍子,所以你看魏晋时期,好多名人雅士都是大衣飘飘,如同神仙一般。最后是需要喝酒,而且必须要喝到位,才能够将体内的寒气逼出来,所以那些服食了"寒食散"的人,基本上都是喝的酩酊大醉。直到后来,孙思邈发现了"寒食散"其实对人体的害处太大,所以到唐朝之后,大家渐渐的都知道了其中的弊端,渐渐都敬而远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