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给予粮食、衣服、现金、支援帮助埃塞俄比亚饥荒。埃塞俄比亚饥荒在历史上有记录的可以追溯到公元9世纪,而从1540~1742年就至少发生了10次大饥荒,1888~1892年发生的“埃塞俄比亚大饥荒”造成埃塞俄比亚三分之一的人口死亡。而最近的几次大饥荒发生于1972~1973年以及1984年,这两次饥荒分别造成了4~20万人死亡和100万人死亡。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部,是个内陆国。它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接壤,西与苏丹交界,南邻肯尼亚,北接厄立特里亚,领土面积110多万平方公里。境内以山地高原为主,平均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埃塞俄比亚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它是世界主要的咖啡原产地,产量居非洲第二位,也是非洲牲畜数量最多的国家。除牛、羊、马、驴、骡、骆驼外,还饲养高山珍兽灵猫。农牧产品占出口总值的95%以上,咖啡、蔬菜、油料、豆类为主要出口。进口以机器、车辆、化工产品、原油、纺织品为大宗。埃塞俄比亚是非洲农作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粮食主产苔麸,次有大麦、小麦、高粱和玉米等。世界银行将埃塞俄比亚列为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列,该国贫困和失业现象较严重,基础设施发展滞后。1997~1998年财政年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07美元。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粮食不能自给。经济作物以咖啡为主,产量居非洲第三。不过埃塞俄比亚多草原,适合牧畜生产。但是也极其容易发生干旱和饥饿。1972~1974年的饥荒受到打击最严重的省份是位于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沃洛省,饥荒还影响到了更北部的提格雷省以及该国的其他地区。沃洛省的饥荒在1973年达到最高峰,但这年末期就开始恢复了,其他省份也是如此。不过有一个叫哈勒尔盖的省直到1974年才发生饥荒。据埃塞俄比亚救济和恢复委员会所提供的数字,在1973~1975年这一时期,各省受影响的人口比例分别为:沃洛省41%,提格雷省17%,哈勒尔盖省8%,施瓦省2.6%,格穆戈法省0.8%。关于1972~1974年的饥荒发生原因,人们一般认为主要是由于1971~1972年的反常雨季,即1972年的主要雨季的雨量过少,以及1973年春季的干旱所造成的主要农作物减产。但也有人反对这一说法,有学者指出导致这次饥荒的更主要原因是农民的“直接权利失败”,导致其他阶层如服务人员的“贸易权利失败”。现在,非洲每年的饥荒人数仍然在增加,如何解决非洲饥荒已经成为全世界进行讨论和对抗合作的国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