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主要是由于英国公众当中普遍存在的非理性恐惧和忧虑造成的。根据经济理性测算英国脱欧的利弊可以看出,无论是短期、中期还是长期,脱离欧洲都不符合英国的国家利益。但是,英国公众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这种经济理性,其情绪被莫名的恐惧所笼罩:抱怨欧盟过于严苛的各种规则有悖于英国的自由主义传统,虽然英国已经在欧盟享有很多特殊的自由政策;指责欧盟机构的官僚主义和欧债危机后的无所作为,虽然欧盟机构的任何作为都会因为受到像英国这样的成员国的牵制而降低效率;反对欧盟“四大自由原则”中的“人员自由流动”,尽管英国的经济得益于中东欧廉价而优质劳动力的流入;片面认为英国对欧盟财政贡献太大,但看不到欧盟对于英国各方面的财政转移和支持。英国公民认为自己并没有成为经济增长的受惠者,而移民和难民的流入则让他们感到已有的福利可能被削减。事实上,这种莫名的恐惧和忧虑都是非理性的。然而这种长期蔓延在英国公众中的非理性的暗流,没有受到英国政府的足够重视,政府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应对措施,“甩掉讨厌的欧盟,回归民族主权国家”,这样的口号才成为民众当中的时尚。很多英国公众包括一些政府阶层成员都以为脱离欧盟,英国就可以重回自由、自主、独立、强大、富裕。但时代变了。与欧盟分手容易,和43年的欧盟成员国历史告别却绝非简单易行。除了要通过与欧盟旷日持久的谈判来决定这场“离婚案”在各个层次和领域的利益和权力分割以外,最大的问题来自于英国社会内部。出生于英国加入欧盟后的英国人没有“往日辉煌”的情怀,却看到了一个“孤独英国”的更加不可知的未来。造成了欧盟分裂的英国首先自己可能会分裂,导致欧盟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下降的英国将很可能率先走向未知和衰落。这场政治地震导致的动荡,包括政治人物的辞职和金融市场的动荡已经开始显现,但这只是开始。对于复杂多变的未来,民众没有明确的预期,政治领导人也没有规划。在一个最需要合作应对经济衰落和停滞的关键时刻,英国却打开了政治的潘多拉魔盒。这场政治地震的深层原因,则是全球化的经济和国家化的社会之间裂痕的扩大,给世界各地带来了政治不稳定。贫富悬殊早已经不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现象,而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有的现象。现行的经济全球化规则使世界1%的人口占有的财富相当于其他99%人口财富的总和,中产阶级缩小而且被剥夺。现代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世界市场的进一步扩张正在加剧而不是缓解这种矛盾。国家被世界市场和本土社会撕裂,干预社会分配的能力明显减弱,一些国家政府靠发债、印钞或紧缩勉强维持本国经济运转。经济理性只能解释经济增长,但是没有解释财富分配,在这种情况下,民众思变是必然的,这种现象在英国仅仅是全球的一个缩影。在英国,依靠社会分配的老年人比适应市场的青年人感到更多的恐惧和不安。他们唯一的武器就是通过投票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担忧。而简单多数的票决式民主最易于表达社会愤懑和不满情绪,没有政治担当的政治领导人将影响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决策诉诸票决,让不了解情况的民众决定国家的重大前途问题,这本身就是推卸历史责任。国际格局将因之而变“脱欧”后的英国和欧盟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这场改变欧洲边界的地震也将引起国际格局的变动。其最终结果还将取决于政治领导人的作为和能力。未来可能的前景有以下几种:一是英国与欧盟在脱欧谈判中纠缠,欧盟尚未衰落而英国率先衰落;二是英国社会分裂、政治动荡、经济萎缩,进而波及欧盟和世界,使世界经济重新陷入危机;三是英国回归国家主义,影响美国和法国等西方国家的政治,世界进入再国家化时代,欧盟虽然不会马上解体,但日渐衰落;四是富裕的北欧国家纷纷退盟,而一旦法国右翼政党大选获胜,也会效仿英国脱欧公投,整个世界滑入国家保守主义,各国纷纷重铸国家藩篱,世界市场被割裂肢解,各国为国际投资和贸易设立更多门槛,为人员流动设置更多障碍,推高劳动力和商品价格,在科技发展的作用下失业,特别是长期失业固化;五是没有英国的欧盟国际影响力和经济活力都相对降低,但是内部失衡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欧洲大陆发展模式和社会伙伴关系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强调。如果欧盟能够稳住阵脚,挺过难关、厉行改革、去除官僚主义,以“灵活联盟”的方式,平衡发展程度悬殊的各成员国利益,并以“社会支柱”赢得更多民心,才有可能继续在世界范围内维持一定的影响力。这需要欧盟领导人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危机面前显示出远见卓识,坚定信念和高超的协调与沟通能力。英国脱欧还带给世人很多有关现代国家的地位和角色的深层思考。当代国家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挑战,需要建立更加灵活和公正的治理体制,应该一边联接世界市场,一边服务本土社会。简单的本土公投不适合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政治民主,只能是政治人物推卸领导责任的工具和公众发泄情绪的渠道。在当今世界,需要用复杂而灵活的机制和政策来应对复杂多变的局势,不能假民主之名,行泄愤政治之实。总之,欧洲的前途堪忧,留给欧盟和英国领导人的机遇期不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