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

龙荆云 |浏览417次
收藏|2020/06/30 23:04

满意回答

2020/06/30 23:29

歷史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認識社會應用模式:A決定B,B對A有反作用。政策是根據A作出的,能夠促進A發展。一切的政策,從根本上來說,都是為了維護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都要重視人民群眾的地位。一、社會發展三大規律(1).社會存在+社會意識。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反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積極地推動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起阻礙作用。例:習總書記指出:[我們黨現階段提出和實施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之所以正確,就是因為它們都是以我國現時代的社會存在為基礎的]。[四個全面]正是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提出來的。同時,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又具有反作用,而且這種反作用有時是十分巨大的。這就要求在學習理解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時高度重視理論的指導作用。提出[中國夢],就是要凝聚起強大的精神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強調堅持社會主義方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指導,在全面從嚴治黨中注重思想建黨、堅定理想信念,都是強調重視這種反作用。(2).社會基本矛盾==>社會發展是在社會基本矛盾的不斷解決中實現的1.經濟基礎+上層建築: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它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2.生產力+生產關係: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關係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3).改革1.改革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2.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使上層建築適應經濟基礎的發展。3.改革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強大動力。二、社會歷史主體(1).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創造者。1.人民群眾是物質財富的創造者。2.人民群眾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3.人民群眾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2).要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1.群眾觀點的基本內容: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2.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群眾路線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是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奪取民主革命勝利的重要保證,也是取得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並成功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龙荆云

其他回答(0)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