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的辩证指的是什么?

360U3309554609 |浏览348次
收藏|2021/11/30 21:17

满意回答

2021/11/30 21:49

中医中的“望、闻、问、切”四诊法,最讲究的就是“辨证施治”,这里的所谓“辨证”,就是识别、判断是什么病情,才能给予辨证施治。 辨~就是辨别、辨识、辨正、辨认的意思。而你的“辩”,应该属于辩论、辩护、辩解、辩驳之意,当然,也可以理解为“辩证法”,但这里的“辨证施治”之“辨”,才是正确的用词。

冬天的炮火

其他回答(9)
  • 应该是依病人实际的病情而判断出最有可能的病症,也就是需要辨明每一个病人实际上的病根所在、以便于其后的因病施治。
    回答于 2021/12/01 01:10
  • 中医的证、症、病是不同的,你说的是证候,可能是疾病的一个阶段,它指的就是这个
    回答于 2021/12/01 00:42
  • 这里的“辩证”是指中医对疾病辨别施治的方法。如:病因辨证辨证施治方法之一。不同的病因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矛盾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如眩晕、震颤,抽搐多属于“风”;烦躁、发狂、神昏多属于“火”等。这种分析的方法,称为“审证求因”。临床上常结合八纲辨证来互相补充。六经辨证外感病(多见发热)辨证方法之一。六经就是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是外感病过程中所出现的六种证候分类名称。又称为“六经病”。外感病的初期阶段,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脉浮的,称为“太阳病”。当病邪向内发展,由表寒证转变为里热证,出现身热,不恶寒反恶热的,称为“阳明病”。若发热时不恶寒,恶寒时不发热,恶寒和发热交替出现,而且有口苦、咽干等症状的,称为“少阳病”。以上三种类型称为“三阳病”。三阳病的性质属阳、属热。病邪向内发展的另一种病理转变是走由阳证、热证转变为阴证、寒证,出现腹满、呕吐、泄泻的,称为“太阴病”。出现神倦、脉微细、恶寒肢冷的,称为“少阴病”。病情比较複杂,寒热交错出现的,称为“厥阴病”。以上各类型称为“三阴病”。三阴病的性质属阴、属寒。故一般不发热。六经病是东汉张仲景在(素问)六经的基础上,结合伤寒病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六个辨证纲领。它又是外感热病过程某个阶段呈现的综合症状,而不是一种独立的病。六经中彼此有一定的有机联系,故发病可以“合病”、“并病”,也可以互相转变。六经辨证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辨各经的主证和热型,但对於热性病的辨证还有它的局限性,应结合“卫、气、营、血”辨证才较全面。气血辨证内伤杂病的辨证方法之一。即以气、血的病证为纲,分别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其中,气的病症多指机能性活动的紊乱、不足或障碍,如“气虚”、“气滞”、“气逆”、“气厥”等。血的病症,由于血的生成不足和血的运行失常所致,如“血虚”,“血瘀”、出血和“血厥”等。各详本条。三焦辨证三焦辨证是温热病辨证方法之一。它是根据《内经》三焦部位划分的概念,结合温热病的传变情况总结出来的。心肺病变属上焦;脾胃病变属中焦;肝肾病变属下焦。三焦所属各经的主要症状如下:上焦:手太阴肺经病有发热恶寒,自汗头痛而咳等症。手厥阴心包经病有舌质红绛、神昏谵语、或舌蹇肢厥。中焦:足阳明胃经病有发热不恶寒,汗出口渴、脉大。足太阴脾经病有身热不扬,体痛且重、胸闷呕恶、苔腻、脉缓。下焦:足少阴肾经病有身热面赤、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心躁不寐,唇裂舌燥。足厥阴肝经病有热深厥深、心中憺憺、手足蠕动、甚则抽搐。三焦病变各有不同证候类型,标志着温病传变的三个不同阶段。初期病在上焦,极期病在中焦或逆传心包,末期病在下焦。这种自上而下的传变,虽然和卫气营血辨证纵横的角度不同,但基本精神还是一致的,可以互相参照。卫气营血辨证是应用于温热病的一种辨证施治方法。它概括了温热病发展过程中四个不同阶段及其病理表现。一般来说,初起病在卫分,显示较轻较浅;由卫分到气分,显示已病进一层,入营分则病变逐渐深入而加重,至血分则最重。这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并不是截然划分,而是互相联系的。一般是顺序传变的,但有的疾病不一定按顺序出现,有的一发病就在气分甚至在营分、血分;或由卫分直接传至营分、血分;或两分兼病;或病已传入营分、血分,而气分病仍在。因此,我们必须针对不同证候作具体分析,概要分清四者的区别,又要注意相互之间的联系。参见有关各条。……等等。
    回答于 2021/12/01 00:17
  • 中医辩证: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 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 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医|学教育网整理、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等,均为证名。临床上有时又将证称为“证候”,即证为证候的简称。但严格地说,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 “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
    回答于 2021/11/30 23:52
  • 辨证论治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回答于 2021/11/30 23:40
  • “证”是中医学的一个特有概念。在中医学的历史上以及现代文献中,对于“证”的概念和使用不太统一,有以证为症状者,亦有称病为证者。当代中医学对于“证”的约定:证是对疾病过程中所处一定(当前)阶段的病位、病因病性以及病势等所作的病理性概括。证是对致病因素与机体反应两方面情况的综合,是对疾病当前本质所作的结论。“证”实际包括证名、证候、证型等概念。将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病性等本质,概括一个诊断名称,这就是“证名”。如痰热壅肺证、肝郁脾虚证医|学教育网整理、卫分证、脾肾阳虚证、膀胱湿热证、瘀阻脑络证等,均为证名。临床上有时又将证称为“证候”,即证为证候的简称。但严格地说,证候应是指每个证所表现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及体征,即证候为证的外候。临床较为常见、典型、证名规范的证,可称为“证型”。“辨证”是在中医学理论的指导下,对病人的各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对疾病当前的病位与病性等本质作出判断,并概括为完整证名的诊断思维过程。 中医诊断学主要是介绍历史上的各种辨证分类方法,以及由各种辨证方法综合而形成的辨证统一体系,辨证思维的技巧,常见证型的概念及其临床表现。
    回答于 2021/11/30 23:14
  • 分辨症状,一人一方
    回答于 2021/11/30 22:50
  • 耳鸣交流qq群347733170耳鸣交流qq群347733170
    回答于 2021/11/30 22:22
  • 不同的病因可以通过人体内部的矛盾而引起不同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疾病的不同表现来推求病因,提供治疗用药的根据
    回答于 2021/11/30 22:04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