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增速企稳回升后逐渐放缓,受疫情冲击严重展周期金融危机爆发后,伴随着“再工业化”战略以及一系列经济刺激政策的实施,欧美经济整体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其中,工业增长趋势与GDP增长趋势基本保持一致,表明“再工业化”对欧美经济从危机中复苏起到一定积极作用。2018年,美国经济继续保持扩张趋势,全年经济增长2.9%,为2015年以来最佳,比2017年高0.7个百分点,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万亿美元,达到20.5万亿美元。2018年四季度以来,贸易摩擦、减税刺激措施效果减弱及全球经济普遍疲软等因素共同导致美国经济增速放缓。2019年,美国经济实际增速为2.3%,较2018年降低了0.6个百分点。分季度同比实际增速来看,第一季度同比实际增长2.67%,二季度同比实际增长2.34%,三季度实际增长1.88%,四季度实际增长2.13%。同期,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保持了相同趋势。欧洲国家工业以及宏观经济增长态势出现波动及分化。欧元区经济增长在2017年达到十年来顶峰,当年GDP增速为2.5%,之后受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全球增长速度下滑、英国脱欧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持续影响,欧元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出现下滑,2018年为1.9%,2019年则降为1.2%。进入2020年,特别是3月份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且仍在继续,其中欧美成为疫情重灾区,导致欧美经济遭受重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表示,预计今年美国经济将萎缩5.9%,欧元区经济将萎缩7.5%。(二)就业环境阶段性改善,回暖趋势受疫情影响中断在“再工业化”政策下,加速回暖的工业产业态势有效拉动了就业市场。通过对比欧美主要国家的失业率情况,可以看出,“再工业化”战略实施后,欧美主要国家就业人数虽出现不同变化,但总体来看,就业环境均有所改善,工业就业回暖步伐加快。受欧债危机影响,欧元区失业率整体维持在高位水平,但从2013年以来逐渐回落,2020年2月为6.5%。从欧美主要国家的失业率可以看出,美国与英国就业环境改善较为同步,在2009-2010年出现失业率最高值之后,稳步下调,新冠疫情爆发前已降至近10年来最低水平。制造业和采矿业作为工业的两大支柱性产业,其相关数据的表现可整体性反映国家工业的发展状况,通过计算两大行业的失业人数及其在总失业人数中的占比可以衡量该国工业的就业环境状况。从美国工业失业人数及在总失业人数中占比来看,美国工业失业人数在经历2009年的波峰后,呈现抛物线式下滑;与此同时,工业失业人数在总失业人数中占比也在2009年4月达到15.8%后逐步下降,2014年之后逐步保持稳定,2017年底下降至最低6%左右,但在2019年末占比逐步回升。受新冠疫情影响,就业环境整体改善趋势戛然而止。2020年一、二季度失业人数以及工业人数占总失业人数比重将快速上升,由于此次失业人数中大部分是由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导致的临时性失业,随着疫情得到不断控制,预计2020年三、四季度失业人数及失业率将持续下降,且回到正常水平。(三)资本流出总体呈放缓趋势,国家间表现分化美国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通过加大财政税收优惠力度,改善企业营商环境,或施加政治压力等多种手段,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并引导本国企业回归,资本流入本国的趋势有所显现,但正在逐渐减弱。美国FDI规模自2016年特朗普上台以来迅速增长,ODI规模2016年后稳步回落,二者差值在2016年以及2017年两次探底后,开始进入稳步提升阶段,并在2018年实现迅速上升。2019年美国税改对美国跨国企业汇回收益的影响逐渐减弱,跨国公司对外投资也有明显增长。欧元区整体的资本流出局面并未得到明显改善。金融危机爆发后,欧元区FDI与ODI规模均大幅回落,国际资本与本国资本均在加速逃离欧元区。2017年情况有所好转,但2018年在ODI快速增长、FDI再次回落的双重影响下,资本流动趋势重新由正转负,表明德、法之外的欧元区国家仍处在欧债危机的漩涡之中,对直接投资的吸引力较弱。2018年欧洲的FDI流入量降幅最大,为27%。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美国2017年实施的税改促使美国跨国企业在2018年前两个季度将大量海外收益汇回。英国FDI规模总体平稳,2016年出现较强回升,之后逐渐下降,ODI规模自2017年以来明显减少,二者差值呈现波动回升态势,2018年重新由负转正。德国、法国受本国资本流出减少影响,直接投资项下资本净流入呈现小幅平稳回升。2018年,FDI与ODI差值虽仍为负值,分别为-513.63亿美元以及-651.21亿美元,但相较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仍有所提高。(四)全要素生产率总体稳定在正增长区间,但后继乏力金融危机之后,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持续低迷。从当年增长率看,金融危机初期的2008年和2009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分别出现了-1.0%和-2.4%的大幅度下降,此后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12年之后又出现了停滞和下降,尤其是2015年和2016年,连续出现-0.7%和-0.5%的负增长。2008年至2016年,全球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为-0.4%。其中,发达经济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逐渐趋同,并接近零增长。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最初几年,美国和欧洲三大发达经济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差异较大,但2014年后美国和欧洲三大经济体的差异缩小且变化趋同。2009年,美国全要素生产率仅下降0.3个百分点,英国、法国、德国全要素生产率降幅都超过3.5个百分点,德国甚至达到了-4%水平。2010年至2014年,各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波动较大。从2015年开始,各发达国家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变化趋于一致,最高值与最低值差距不超过1个百分点,总体维持0-1%区间。(五)部分国家国际贸易逆差有所改善,工业出口结构总体未得到明显优化美国的贸易逆差在2018年上升至历史高位,达到6210亿美元。2019年之后,美国贸易逆差逐渐改善,2019年下降1.7%,为2013年以来的首次下降。欧洲方面,2019年,德国仍然保持了强劲的商品出口优势,贸易差额连续数年保持顺差,贸易差额在全世界范围内排名第一。法国贸易差额持续稳定,英国与美国国际贸易趋势保持一致,2019年英国贸易逆差状况得到部分改善。截至2020年2月,美国贸易逆差进一步收窄,单月逆差降到400亿美元以下。欧洲方面,德国贸易顺差继1月小幅下降后,2月份迅速回升;英国和法国贸易逆差连续两月小幅下降。随着2月底3月初新冠疫情在欧美不断肆虐,将对疫区内所在国国际贸易造成巨大冲击,预计一季度至二季度国际贸易额将巨幅下降,如果疫情在三季度可以得到控制,欧美地区国际贸易额将缓慢回升。从工业产品出口贸易结构看,欧美主要国家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及占制造业产品出口额的比重在2016年达到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其中,德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自2017年以来加速上升;德国、英国、法国、美国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额保持了较高水平,但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在制造业出口中的比重呈现小幅下滑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