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乃武与小白菜”作为晚清四大奇案之一,之所以最终能够让慈禧代表的清廷彻查到底,最终昭雪,并不是政治清明,执政者们依法治国,而是媒体舆论的作用逼得清政府不得不彻查,申报在其中扮演的舆论监督的角色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跟我们今天的微博举报,媒体跟踪报道是一个道理。一场捕风捉影的“绯闻”造成的冤案杨乃武和小白菜同为浙江余杭县人,杨乃武养蚕种桑为业,家境小康,二十多岁中秀才,三十多岁中举人,令街坊邻里羡慕不已,而杨乃武性情耿直,总是好管多说,伸张正义,对官府见不得人的弊端警醒了大胆的揭露和辛辣的嘲讽。所以余杭县的县令达人齐锡彤对他痛恨不已。小白菜原名毕秀姑,因为喜欢穿绿衣服,系白围裙,人长得清秀,所以街坊给他取了个名字叫“小白菜”。小白菜17岁的时候交给了葛品连为妻,因为丈夫长得像《水浒传》里的武大郎,而她貌美如潘金莲,人们又叫她“毕金莲”;又因丈夫是做豆腐的,也被称为“豆腐西施”。本来这两个人属于两个世界的人,人生轨迹就是两条平行线,本没有交叉的可能,可在同治十一年(1872)农历三月的一天,新婚后的葛氏夫妻因为家中没有房子,于是就租房屋居住,恰好租了杨乃武的房子。而杨乃武又在杨家打工,小白菜也深受杨乃武夫妻的喜爱,杨乃武经常教小白菜习字。这一教就教出了问题,本来两个人没什么事情,但看在眼中的葛品连心中不悦,怀疑小白菜跟杨乃武又一腿,就把这个猜测告诉了自己的母亲,而他母亲又把这个事情告诉了闺蜜,于是杨乃武与小白菜的“绯闻”传得街知巷闻,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葛品连与小白菜感情破裂,经常殴打小白菜,在杨家待了一年后,两人离开了杨家。离开之后,葛品连也没有放过小白菜,依然残酷地殴打小白菜,终于小白菜不堪忍受,欲要削发出家,后来经多方劝解后才作罢。后来葛品连身体不适,时冷时热,过了几天病情加重,大夫诊断为霍乱,后经医治无效死亡。到了第二天夜里,尸体渐渐腐败,口鼻内有血水流出,葛母见死去的儿子脸色发青,怀疑是中毒致死,想到小白菜与杨乃武的绯闻,更加怀疑,于是以死因不明为由,高到了县衙。接下来的剧情就很明显了,对杨乃武十分不爽的县令刘锡彤痛下狠手,又是刑讯逼供,又是严刑拷打,最后叛小白菜凌迟处死,杨乃武斩立决。这一案件由于形式错综复杂,各种因素共同作用,浙江派和两湖派官员互相攻击,在朝中影响极大,直到慈禧过问,冤案才得以昭雪。在整个案件中扮演了舆论监督角色的《申报》这个案子案发之后,《申报》对其进行了全程采访,发表消息、评论六十多篇,并给与了有力的舆论监督,从一审到五审,每到案件关键时刻,总要写一些评论对案件的疑点警醒推调,分析,指出其中症结和疑点所在,在这一波三折的诉讼之中,深刻揭露了清廷各级官员的腐败和封建法制的弊端。《申报》对案情的连续报道和介绍,使得这一案件的关注度扩散到了杭州、上海地区,对本来就已经积淀很深的民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加上《申报》具有外报的性质,使得杨案具有一定程度的“国际性”,给清王朝增加了不少压力,为了顾及“天国上朝”的体面,不给“外夷番邦”留下草菅人命、枉断害民的形象,最高统治者慈禧不得不彻底清查下去。虽然具有外报性质的《申报》对杨乃武案超乎寻常的关注,有着其扩大销量、赚取利润的经济东因,但其对案件的披露和攻击清王朝司法腐败连篇累牍的报道,给了清政府相当大的舆论压力。这对于当时正在进行洋务运动的清王朝而言,处理这一案件,关乎到了国际形象的问题,所以不得不彻查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