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吃鱼之俗,不少在先秦时期已经形成。食鱼无反例如,在秦汉时期,“食鱼无反”已成了餐桌上的“规矩”。西汉戴圣编纂的《礼记·曲礼上》中记载:“毋啮骨,毋反鱼肉。”所谓食鱼无反就是吃鱼时不要翻转,因渔民忌讳,担心捕鱼时翻船。正确的操作是吃完了一面,用筷子小心地将鱼刺整根挑出,就算挑的不好,也绝对不能翻鱼。“食鱼无反”本义与“治大国如烹小鲜”一语一样,最早也是谈治国之道的。《晏子春秋卷五》记载,当年齐景公在纪地(今山东寿光境内)得到一只金壶,壶内有“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八个红字。齐景公理解,是说吃鱼不要翻动,因为鱼的腥味会散发出来;外出不骑劣马,否则走不远。但晏子告诉齐景公不是这个意思——“食鱼无反”,是比喻国家不要耗尽老百姓的财富;“勿乘驽马”,是提醒君主不能将小人放在身边。先吃哪边,有讲究古人吃鱼时不仅不能“翻”,先后顺序上也有讲究。要从鱼头吃起,顺着吃到鱼尾,寓意“头尾顺利”。而过去在中原地区,结婚时吃鱼只能吃鱼的中段,头尾都要留下,这叫“有头有尾”,以此祝贺新婚夫妇白头偕老。鱼头朝谁?鱼端上餐桌,鱼头朝哪摆放同样有讲究,各地有时会有不同的习俗,但在中国最广泛流行的是“鱼头朝尊贵者”。传说这个习俗是开始于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于陈桥兵变的时候。当年赵匡胤在陈桥设宴,酒过三巡,端上一盘大鲤鱼。谋士赵普提议,鱼头朝谁谁带头吃鱼。大家一看,鱼头正对着赵匡胤,于是赵匡胤端起酒杯,说:受之有愧,却之不恭,说完,他连干三大杯。酒罢,手下将黄袍披到赵匡胤的身上。其实,赵匡胤请手下喝的叫“鱼头酒”,上鱼时鱼头朝他,都是事先安排好的。如今主人上鱼时,也有意将鱼头朝着辈分最大的、职务最高的人摆放,由他带头吃第一口鱼。在古人眼里,吃到鱼并不容易,吃鱼的过程也并不简单,它蕴含着古人对治国之道和人生哲学的理解。时至今日,这种对鱼的理解依然存留在每个中国人的文化血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