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主要驱动力:能源转型、能源安全、多边主义、参与全球治理等多重因素,共同驱动了我国推进碳中和政策。碳交易市场未来空间巨大,提前实现碳中和将有效降低成本,并在全球碳交易市场上掌握一定定价权。政策对碳中和领域的长期倾斜,也为碳中和带来了驱动力。能源结构优化,产业升级需求提速:碳中和的实践路径主要包括资源替代、资源再生利用和节能增效。电力、工业、交通为主要碳排放行业。我国煤炭、原油类能源碳排放占比最高,能源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发电将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路径,光伏和风电装机容量快速上行。逐步由能源投资切换到制造业投资。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来袭:通过压减高碳排放行业的产能,是最为直接有效的方式。落后产能的逐步退出,将有效节能并提升行业效率。完善能源价格政策,通过差别电价等引导,加大高能耗行业的改造力度。工艺提升也将成为未来减排的主要方式之一。绿色基建和生态环保投资空间释放:绿色基建项目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新、老基建行业的增质提效,都将成为重点发展方向。绿色交通、智慧城市、5G 网络建设将带动绿色基建的发展。我国资源再利用率也有较大的空间。碳交易市场加速推进:随着我国碳交易市场建设的稳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将更加透明和市场化,也给能源升级和实现碳减排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盈利空间。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建立正处于持续推进的进程当中。绿色信贷主要用于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制造端。绿色债券募集资金主要投向交通和能源,碳中和绿色债券产品发行,发挥了绿色金融导向作用,并支撑经济绿色低碳转型。行业方面:短期上游周期行业受益于供给侧改革,带来配置机会。中长期可把握光伏、风能、新能源产业链及环保节能领域。1)新能源行业产业链需求扩张,从发电、电网到用电端均有较大提升空间。2)黑色、有色供给侧改革带来行业变局。3)公用事业与环保行业长、短期均有布局,节能与环保是碳减排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