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草枯唯一的解药是什么

梦如初_236 |浏览1956次
收藏|2022/06/09 07:07

满意回答

2022/06/09 07:15

自媒体忽悠人的说法,这解药可以说就根本没投入生产过。三大没有解药的原因首先,从理论上来看,百草枯是没有任何解药的,因为其对人致死的原理就是像破坏植物的组织机构一样破坏你的肺,令你的肺产生不可逆的纤维化,就像一个破旧的布袋子一样,再也无法为你储存空气,要想救活,就得逆纤维化。而这个过程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其原理相当于让一个煮熟的鸡蛋孵出小鸡,这种背离生物学常理的操作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百草枯并非无药可救,只是极大的限制性条件让解药无法实现。首先就是临床试验的问题,我们知道,一款药品的产生和上市都需要一个临床试验的过程,而且并不会直接运用在人体上的,首先自然是实验室的小白鼠,但是老鼠的抵抗力我们是知道的。所以即使在经过千万次在小白鼠身上的成功试验之后,依然需要人类的不断活体实验去研究,因为从百草枯的原理来看,是不可能有丝毫生还的可能性的,所以即使是志愿者也不会冒着必死的风险去对解药进行试验。此外,需要的基数比较大,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人就确定特效药的功能,需要更多人的使用来排除偶然性,所以这第一点就是不可能实现的。第二点原因就是时效性,也就是说,其实如果喝下少量的百草枯,那么在中毒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及时处理的话还是有的救的,既然不能逆转肺部的纤维化,那么我们可以在毒药入侵肺部之前将其中和或是阻隔在外面。但是这时真正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并且限制性实在是太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那一天,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喝下百草枯,而且如果是真正想要轻生的人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喝药,基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除此之外,即使你能够及时地发现,也不一定能够在肺部纤维化之前让其服用解药,在此等苛刻的条件之下,相比于药物研究的成本和难度,根本就无法实现。第三点,市场需求的问题,对于这种比较敏感的东西,家里是存在潜在服毒者都会常备,随意需求量是绝对跟不上产量的,而后就很有可能引发市场的垄断和恶性竞争。所以在这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解药最终无法生产出来。有媒体报道,百草枯其实是有解药的,学名叫作“磺化杯芳烃”,早在2012年就已被发现,只是这种药因一些客观原因而一直无人生产。2012年,南开大学王魁博士发表了一篇博士论文,标题叫作《基于磺化杯芳烃的农药解毒及其生物应用》,这篇文章现在还可以在知网上查到。王博士在这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磺化杯芳烃”对百草枯的解毒作用,并成功进行了小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摄入“磺化杯芳烃”后,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的死亡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百草枯中毒对肺部与肝部的损伤,由此可见此药确实是针对百草枯中毒的解毒良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药至今没有企业去进行进一步的研发生产,归结起来主要有3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王博士这篇论文出来后,其所带领的研发小组的后续工作无法再继续下去,因为这种药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很困难。如果让志愿者先喝百草枯再给进行解毒,恐怕没有志愿者愿意承担这种风险,而那些零零星星的、不时冒出的喝了百草枯需要治疗的病例,等研发小组获知信息再一路车马劳顿赶到时怕是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种药的临床试验很是麻烦,而不经过人体临床试验这个必须的流程,这种药就很难生产和上市。这是第一个原因:解药研发的临床试验阶段存在客观上的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第二个方面是这种药的市场前景不明。药品从本质来说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它就得有市场需求。比如感冒药,需求者是感冒病人,那么它的市场就是感冒人群,又比如治疗癌症的药物,它的需求者是癌症病人。总之,研发出的药物总得为某一部分特定人群服务,而这些人往往也是药物本身的销售市场。但百草枯解药偏偏是个特例,它的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今年发生了50起喝百草枯事件,但明年则可能一起都没有,市场不稳定,就意味着生产也不可能稳定,这种亏本生意是没有企业愿去做的。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百草枯并非人必须喝的饮水,它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需求。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喝百草枯的人都是一时冲动,而且基本上是喝下了马上就会后悔,如果说今年有50个人不小心冲动了一下,那么明年呢,谁又能保证明年有50个人会继续冲动?市场前景不明,是百草枯解药生产上市的第二个拦路虎。第三个原因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技术性问题,看起来似乎是细枝末节,深究起来却无比重要。从王博士的论文看,“磺化杯芳烃”确为化解百草枯毒性的解毒良药,但在使用上却有个小问题,即该药必须及时服用才能起到最佳作用。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对人的致毒作用是极其迅速的,它在被人体吸收后会快速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仅仅1-4小时血浓度就会达到高峰,然后人体开始进入不可逆的损伤阶段,其中最主要的伤害是肺纤维化。换句话说,喝下百草枯几小时内人体肺部就会纤维化,并最终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所以中毒者必须在喝完药后马上就服用解药,赶在肺部纤维化之前解毒,否则依旧大概率会死亡,事实上王博士论文中也指出,小鼠实验“中毒后一小时给予磺化杯芳烃进行治疗将可以得到最佳治疗效果”。但现实情况是,谁又会在喝百草枯之前先准备好解药呢?几乎所有的中毒者都是因一时冲动喝下的百草枯,如果他们会事先准备好解药,那么他们就不会去喝百草枯了。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事先在家里准备好解药,一旦家里有人因冲动喝了百草枯,就可以马上喂解药解毒了呢?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百草枯解药市场本身是不确定的,所以即使它生产出来也必然是昂贵无比,而要让农户为了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家人喝百草枯情况”去花一大笔钱事先买好解药随时备用,那只能说是个幻想。不管是谁,只要精神尚算正常,都绝不可能去花这笔冤枉钱的。以上,便是百草枯解药至今未能生产的几个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生产厂家们不知道王博士成果的因素。其实我们从以上论述中也可看出,针对百草枯这种急性致毒农药来讲,就算有了解药中毒者也可能来不及服用,所以最佳的预防方式还是不去喝它。然而问题的根源却同样在于,大家知道这要命的玩意不能喝,但偏偏就有人要去喝,这就确实没办法了。

幽灵无影客

其他回答(1)
  • 从自媒体忽悠人的说法,这解药可以说就根本没投入生产过。三大没有解药的原因 首先,从理论上来看,百草枯是没有任何解药的,因为其对人致死的原理就是像破坏植物的组织机构一样破坏你的肺,令你的肺产生不可逆的纤维化,就像一个破旧的布袋子一样,再也无法为你储存空气,要想救活,就得逆纤维化。 而这个过程是基本不可能实现的,其原理相当于让一个煮熟的鸡蛋孵出小鸡,这种背离生物学常理的操作根本不可能实现。但是真实的情况是,百草枯并非无药可救,只是极大的限制性条件让解药无法实现。 首先就是临床试验的问题,我们知道,一款药品的产生和上市都需要一个临床试验的过程,而且并不会直接运用在人体上的,首先自然是实验室的小白鼠,但是老鼠的抵抗力我们是知道的。 所以即使在经过千万次在小白鼠身上的成功试验之后,依然需要人类的不断活体实验去研究,因为从百草枯的原理来看,是不可能有丝毫生还的可能性的,所以即使是志愿者也不会冒着必死的风险去对解药进行试验。 此外,需要的基数比较大,不可能仅仅通过一个人就确定特效药的功能,需要更多人的使用来排除偶然性,所以这第一点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第二点原因就是时效性,也就是说,其实如果喝下少量的百草枯,那么在中毒后的一个小时之内及时处理的话还是有的救的,既然不能逆转肺部的纤维化,那么我们可以在毒药入侵肺部之前将其中和或是阻隔在外面。 但是这时真正做到了时间就是生命,并且限制性实在是太强,我们没有办法知道那一天,什么人会在什么时候喝下百草枯,而且如果是真正想要轻生的人都是神不知鬼不觉的喝药,基本发现的时候已经是为时已晚。 除此之外,即使你能够及时地发现,也不一定能够在肺部纤维化之前让其服用解药,在此等苛刻的条件之下,相比于药物研究的成本和难度,根本就无法实现。 第三点,市场需求的问题,对于这种比较敏感的东西,家里是存在潜在服毒者都会常备,随意需求量是绝对跟不上产量的,而后就很有可能引发市场的垄断和恶性竞争。所以在这三个原因的共同作用下,解药最终无法生产出来。有媒体报道,百草枯其实是有解药的,学名叫作“磺化杯芳烃”,早在2012年就已被发现,只是这种药因一些客观原因而一直无人生产。2012年,南开大学王魁博士发表了一篇博士论文,标题叫作《基于磺化杯芳烃的农药解毒及其生物应用》,这篇文章现在还可以在知网上查到。王博士在这篇论文中详细论证了“磺化杯芳烃”对百草枯的解毒作用,并成功进行了小鼠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小鼠在摄入“磺化杯芳烃”后,不仅可以大大降低百草枯中毒小鼠的死亡率,而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抑制百草枯中毒对肺部与肝部的损伤,由此可见此药确实是针对百草枯中毒的解毒良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种药至今没有企业去进行进一步的研发生产,归结起来主要有3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王博士这篇论文出来后,其所带领的研发小组的后续工作无法再继续下去,因为这种药要进行人体临床试验很困难。如果让志愿者先喝百草枯再给进行解毒,恐怕没有志愿者愿意承担这种风险,而那些零零星星的、不时冒出的喝了百草枯需要治疗的病例,等研发小组获知信息再一路车马劳顿赶到时怕是黄花菜都凉了。所以这种药的临床试验很是麻烦,而不经过人体临床试验这个必须的流程,这种药就很难生产和上市。这是第一个原因:解药研发的临床试验阶段存在客观上的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第二个方面是这种药的市场前景不明。药品从本质来说也是商品,既然是商品,它就得有市场需求。比如感冒药,需求者是感冒病人,那么它的市场就是感冒人群,又比如治疗癌症的药物,它的需求者是癌症病人。总之,研发出的药物总得为某一部分特定人群服务,而这些人往往也是药物本身的销售市场。但百草枯解药偏偏是个特例,它的市场需求是不确定的。打个不恰当的比方,今年发生了50起喝百草枯事件,但明年则可能一起都没有,市场不稳定,就意味着生产也不可能稳定,这种亏本生意是没有企业愿去做的。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百草枯并非人必须喝的饮水,它根本就不存在固定的需求。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喝百草枯的人都是一时冲动,而且基本上是喝下了马上就会后悔,如果说今年有50个人不小心冲动了一下,那么明年呢,谁又能保证明年有50个人会继续冲动?市场前景不明,是百草枯解药生产上市的第二个拦路虎。第三个原因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技术性问题,看起来似乎是细枝末节,深究起来却无比重要。从王博士的论文看,“磺化杯芳烃”确为化解百草枯毒性的解毒良药,但在使用上却有个小问题,即该药必须及时服用才能起到最佳作用。百草枯进入人体后对人的致毒作用是极其迅速的,它在被人体吸收后会快速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仅仅1-4小时血浓度就会达到高峰,然后人体开始进入不可逆的损伤阶段,其中最主要的伤害是肺纤维化。换句话说,喝下百草枯几小时内人体肺部就会纤维化,并最终因呼吸衰竭导致死亡。所以中毒者必须在喝完药后马上就服用解药,赶在肺部纤维化之前解毒,否则依旧大概率会死亡,事实上王博士论文中也指出,小鼠实验“中毒后一小时给予磺化杯芳烃进行治疗将可以得到最佳治疗效果”。但现实情况是,谁又会在喝百草枯之前先准备好解药呢?几乎所有的中毒者都是因一时冲动喝下的百草枯,如果他们会事先准备好解药,那么他们就不会去喝百草枯了。那么有没有这种可能:事先在家里准备好解药,一旦家里有人因冲动喝了百草枯,就可以马上喂解药解毒了呢?只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百草枯解药市场本身是不确定的,所以即使它生产出来也必然是昂贵无比,而要让农户为了防备“未来可能出现的家人喝百草枯情况”去花一大笔钱事先买好解药随时备用,那只能说是个幻想。不管是谁,只要精神尚算正常,都绝不可能去花这笔冤枉钱的。以上,便是百草枯解药至今未能生产的几个主要原因,当然也不排除部分生产厂家们不知道王博士成果的因素。其实我们从以上论述中也可看出,针对百草枯这种急性致毒农药来讲,就算有了解药中毒者也可能来不及服用,所以最佳的预防方式还是不去喝它。然而问题的根源却同样在于,大家知道这要命的玩意不能喝,但偏偏就有人要去喝,这就确实没办法了。。
    回答于 2022/06/09 07:39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