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

360U3371477832 |浏览840次
收藏|2022/07/07 03:15

满意回答

2022/07/07 03:35

一、积极防治血管性疾病:  小脑萎缩的预防,应该积极防治某些全身性疾病,尤其是影响血管健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等,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这样才能延缓和控制病情的发展。轻则调整生活方式,改善营养结构,纠正不良生活习惯;重则药物加以控制,当然用药应当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二、清淡饮食,大便通畅:  便秘是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突发的最常见诱因之一,而脑血管意外对脑组织的损伤最为直接和严重。因此,中老年人保持大便通畅非常重要。平时可多吃蔬菜水果,清淡饮食,便秘重者可配合饮用一些肠清茶、番泻叶等。此外,银杏、丹参等活血、健脑的中草药对预防小脑萎缩也有一定的效果。  三、增加社会活动:  用进废退,经常读书看报、写写算算,有规律地运转大脑,不断促进大脑神经及感官信息运动的活跃,有利于改善脑部的血液循环,推迟脑细胞的老化,对小脑萎缩的预防很有帮助。中老年人应该走向社会,多增加外出活动机会、刺激大脑皮层不断有新的兴奋点产生,从而可以延缓衰老,减慢脑功能衰退。

夵夵AAA

其他回答(1)
  • 是的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和协调机体随意运动的作用。小脑萎缩严格意义上讲不是一种疾病,多为神经系统遗传或退行性病变累及小脑的一种表现。共济失调是小脑萎缩的主要临床表现。小脑萎缩使肌肉的张力降低,导致肢体发软,走路摇摇晃晃,站立不稳,步态蹒跚,辨距不良(动作易超过目标),由于颤抖导致书写不规整。其他症状表现还包括:言语缓慢,发音不清,眼球震颤,肌张力减弱等症状。引起小脑萎缩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性、退行性病变(随时间流失,结构改变和功能衰退)、慢性酒精中毒、感染(脑炎)、药物中毒等。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几率明显增加,一般多发生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医生根据病史、患者症状、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对小脑萎缩的诊断并不困难。目前对于小脑萎缩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仅能对症治疗。也无法通过治疗使已经萎缩的脑组织功能恢复。小脑萎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心情愉悦,积极进行康复训练。适当多吃些新鲜、含优质蛋白的食品,坚持用药,同时注意治疗身体疾病。小脑萎缩目前没有明确且有效的预防方法。但我们可以注意预防和积极治疗可能导致小脑萎缩的原发疾病,避免相关的危险因素,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尽可能减少小脑萎缩的发生风险。
    回答于 2022/07/07 04:04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