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论语的“说法”:仪封,县名源于《论语》:“仪封人请见(夫子)”的典故。仪封人的解释为:仪,卫国城邑;封,疆界;封人,掌管边境事务的官员。仪封人,即仪邑掌管边境事务的官员。宋代在东明县西北二十里有一城,日仪城。至金代,传说此“仪城”为仪邑封人请见孔子处,所以,在封丘东部的黄陵岗(即考城通安堡)置“仪封县”,具有纪念孔子受访于仪邑封人的含义。“仪城”由此被改称为“仪封"。从现代的“地理概念”上讲,这三个“城市(县城)”应当是在一个地方,或者说因““仪封人请见(夫子)”的典故”,而将“仪城”这个地名,赋予了三种称谓,即,先有“仪城(卫国城邑,指被封在“仪”)”,紧接着产生“仪邑”(在仪这个地方建的城邑)”,接着产生了“仪封(带有疆界的仪城)”,其实说的都是一个具体的地方,但含义还是有区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