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应该怎么做才能避免?

耳鸣耳聋小妙招 |浏览374次
收藏|2022/06/11 05:11

满意回答

2022/06/11 05:39

1、远离噪声和强声,如工地,戏厅,随身听,跳舞毯,烟花爆竹等等。2、经常测量血压,如果>140mmHg,请服药控制。3、减少食盐摄入量。4、避免神经兴奋剂,如咖啡,含咖啡因的饮料,烟草,毒品等。5、每天锻炼,可以改善您的微循环。6、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7、放松精神,减少焦虑

立聪堂兴源北路

其他回答(10)
  • 您好! 首先建议有正常合理的生活习惯,不要熬夜。另外避免用耳机听音乐,少去嘈杂噪音环境,加重听力损伤。避免神经兴奋剂,如咖啡,含咖啡因的饮料,烟草,毒品等。5、每天锻炼,可以改善您的微循环
    回答于 2022/06/11 09:45
  • 日常预防耳鸣的方法1、远离噪音伤害长时间接触较大的声音会造成听力受损,同时产生耳鸣,此时听到耳鸣声往往与受损的听力频率相同。所以要远离发声源,避免噪音伤害耳朵。2、耳鸣预防从脚开始每晚泡脚可预防耳鸣泡脚对预防耳鸣有很大帮助,是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每晚用热水泡热双脚,然后点按脚心“涌泉”穴(这个部位一般都有酸胀麻痛),用柔力点按穴位。再用力拍打大腿外侧的胆经(打大腿外侧就可以了),拍打至肤色微红为止。3、日常饮食要少盐、严禁喝酒钠虽然不会给所有耳鸣患者带来问题。但是患有梅尼尔氏症等内耳疾病,或者有高血压的病人,应该尽量减少钠的摄入。而酒精随血液慢慢滞留在内耳腔,会破坏最敏感及脆弱的内耳神经,造成耳鸣及重听等症状。4、避免工作压力过大用脑过度,缺乏休息,因工作过量、业绩挂帅等压力下,致易引发耳鸣及眩晕症。5、保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是耳鸣最困扰之事,因睡眠不足而引起耳鸣,又因耳鸣严重而影响睡眠,恶性循环下耳鸣因而加重。6、避用有毒药物如医治结核病之链霉素、治疟疾之奎宁、利尿剂、预防心血管疾病等多种抗癌药物都会引发耳鸣.
    回答于 2022/06/11 09:14
  • 想要避免耳鸣,可以参考以下几点:1、远离噪声和强声,如工地,戏厅,随身听,跳舞毯,烟花爆竹等等。2、经常测量血压,如果>140mmHg,请服药控制。3、减少食盐摄入量。4、避免神经兴奋剂,如咖啡,含咖啡因的饮料,烟草,毒品等。5、每天锻炼,可以改善您的微循环。6、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避免劳累。7、放松精神,减少焦虑
    回答于 2022/06/11 08:49
  • 要避免耳鸣症状的发生,患者需要注意避免耳内进水,保护好耳朵和头部,避免受到外伤。同时,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环境,避免过度的使用耳机,对中耳发生炎症状况时,要及时的就诊治疗。
    回答于 2022/06/11 08:22
  • 预防耳鸣最好的方法是耳鸣保健操中的鸣天鼓法,治疗效果较好,且操作简便,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患者易学。外耳疾病或中耳疾病引起的耳鸣,多数是炎症性疾病,饮食方面需忌食发性食物,包括花生、虾蟹、黄豆及黄豆类的制品、牛肉、煎炸食物、辛辣食物等,以免增加耳鸣的复发几率。
    回答于 2022/06/11 07:52
  • 1、耳鸣的出现会使耳内自觉的发出异常的声音,比较严重的时候还会影响到患者的休息和正常的生活,轻的耳鸣不会有什么的特殊的表现,所以常常会使人不注意积极的治疗.  2、生活中可以转移对耳鸣的注意力,培养自己的一些兴趣爱好,分散注意力,对治疗耳鸣也很有帮助。  3、还有日常生活中要远离会发生耳鸣的事情或做法,早期的预防它的发生,远离耳鸣带来的困扰,首先要尽量避免对耳的各种“伤害”,像是鞭炮爆震伤、鼓膜外伤、噪音刺激.
    回答于 2022/06/11 07:21
  • 耳鸣属于神经性的,跟身体素质有关,要注意身体健康,饮食清淡不要太刺激,作息规律,保持心情愉悦,适当运动。
    回答于 2022/06/11 07:10
  • 为了预防耳聋、耳鸣疾病的发生,我们在生活起居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耳鸣耳聋病人应戒烟禁酒,不喝浓茶、咖啡和其他刺激性食物。第二、适度的体育锻炼。第三、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第四、多与人交往,多动脑,多动手可以延缓衰老,预防老年性耳聋第五、尽量避免接触噪音。
    回答于 2022/06/11 07:00
  • 1、生活中不要长时间在嘈杂的环境当中或者长时间戴耳机。2、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就会感觉到疲乏和劳累,导致神经衰弱引起耳鸣,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放松心情,保持心情舒畅。3、可以多吃含锌的食物比如鱼肉、鸡肉,以清淡的饮食为主,保持良好的心情。
    回答于 2022/06/11 06:31
  • 避免耳鸣症状的出现,1、平时最好不要用耳勺或其它硬的器件挖耳朵,避免碰伤耳道,引起感染,发炎。2、注意用药:尽量避免应用耳毒性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药物。3、日常防噪音,尽量避开强噪音环境。4、劳逸结合、减少熬夜,保持充足睡眠。5、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回答于 2022/06/11 06:08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