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鱼难不难养

360U2967782895 |浏览365次
收藏|2021/12/12 21:16

满意回答

2021/12/12 21:43

巴沙鱼没有鱼鳞。原本是越南普遍养殖,我们只能从越南进口,但是在2008年国内也成功繁育巴沙鱼,所以在国内人工养殖面积也越来越大。  1、养殖环境  巴沙鱼是属于热带气温的品种,所以难以适应水温较低的环境,我们需要严格控制水温,水温最低不可低于22度。将池水温度控制在25-29度的范围能够提高巴沙鱼的生长速度,如果水温低于15度时,巴沙鱼的食欲会严重下降,甚至是不进食。温度更低时会对巴沙鱼的生长造成威胁,尽量将池塘营造出于自然条件相似的环境,这样可有利于巴沙鱼的生长。将池塘建立在水质干净,有充足水源并且没有污染的地方。池水的肥力适中,有良好的排灌系统,根据数量确定养殖面积,PH值微碱,池水深度不可低于两米并且有一定的透明度,便于观察。  2、清塘肥水  确定好养殖场地之后,要在放养前对池塘进行消毒,将池塘放干,进行暴晒,然后灌入25cm左右池水并且使用生石灰粉进行消毒。在泼洒一周后再将池水灌至60cm泼洒适量的水产养殖菌液,然后在放苗前根据池塘面积投入适量的有机肥与豆浆。当池塘出现了各种浮游生物时便可以开始放苗了,放苗后将池水加深到1.5-2米,根据池水肥力适当的追施有机肥。   3、放养密度  放养密度其实就是放养数量,密度的大小与巴沙鱼的生长还有最后的数量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应该根据池塘面积,育苗大小,周围环境以及市场需求等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养殖过密的话会对巴沙鱼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出现抢食导致营养不足并且生长空间过小导致无法正常生长。过稀的话巴沙鱼不能繁育足够的幼鱼,影响出栏数量。所以每亩的数量应该控制在4800-5100尾左右,也可适量的混养少量的其它鱼种。  4、日常管理  虽然巴沙鱼对于氧气的需求不高,但是也要适当的控制池塘中的溶氧量,适时增氧。混养的鱼种以草食性为宜,经常巡查,观察巴沙鱼的生长与进食情况,适时捞出部分观察是否有疾病发生特征。及时换水,当无法在池水中看到鱼的时候就要换水,但是不用全池换,换水量根据水质好坏与透明度决定。注意调控水温,不可让水温过低,影响巴沙鱼的生长。

zytzmx

其他回答(2)
  • 其实只要是掌握了相关方面的知识...与巴沙鱼的生活习性等,就不会出现难养的情况;巴沙鱼为东南亚特产淡水鱼类,该鱼蛋白质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且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群体产量高,当年苗种经一年饲养可达500~800克,最大个体可达15千克。由于巴沙鱼的生活习性及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与我国南方的气候相吻合,且饲料来源甚广,我国近年有少数地方作为观赏鱼引进。巴沙鱼养殖方法简述:一、 池塘条件巴沙鱼属热带鱼类,对水温的要求很严,其适宜水温为22~32℃,最适水温24~30℃,随着水温的下降生长愈缓慢,当水温降至16℃时,停止进食,水温在10℃以下,则会冻伤乃至死亡。如果利用土池养殖巴沙鱼,因其环境理化因子接近自然环境,巴沙鱼生长速度可大大提高。所以,应当选择冷、热水水源充足、无污染、水质肥瘦适中、排灌方便的土池作为养殖池,面积1300~2000平方米,水深在2米以上,水质要求微碱性,透明度在35厘米以上。二、 苗种放养① 清塘消毒。放养前,每亩水面水深20厘米,用生石灰100千克全池泼撒,约7天后将池水灌至60厘米以上,每亩投入1-2公斤益富源水产养殖菌液,准备放鱼。② 肥水下塘苗种下塘前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150千克,同时每亩投豆浆3千克,当池塘水体中出现了大量的轮虫、枝角类、桡足类浮游动物后即可投放种苗,且将池水水位逐渐升高至1.5米左右,并适施有机肥。有机肥腐熟方法,动物粪便200-300公斤+玉米面或麦麸30-50公斤+益富源粪便发酵剂发酵5-7天后可以直接使用。③ 放养密度放养密度直接影响巴沙鱼的生长速度和出池规格,应根据鱼种规格、质量饲料来源、池塘生态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市场情况等确定放养量,若池塘水源充足,一般每亩可放养3.3厘米苗种5000尾,同时每亩套养鳙鱼50~80尾。④ 放养要求尽管巴沙鱼对水中的溶氧要求不高,但也须讲求种苗放养的方法与技巧。首先引种要求纯正,规格整齐,无病无伤,体质健壮。其次,巴沙鱼宜单养,若要混养,宜与滤食性、草食性鱼类混养,不可与杂食性鱼类混养。最后,放苗时要进行鱼体消毒,可用3%的食盐浸浴3~5分钟,或用益富源微生物消毒液浸泡15~20分钟。同时,注意调温下塘,低温期放苗易感染水霉病。三.饲养管理日常管理应做到“四勤”:勤巡塘、勤观察、勤投喂、勤防病害。具体的饲养管理中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 饲料投喂。在鱼种培育阶段,前期饲料应以动物性饲料为主,中、后期投放全价颗粒饲料,饲料中粗蛋白的含量要达到35%~50%,各种营养物质要平衡,尤以动物性蛋白质的含量要充足。鱼苗入池24小时后开始喂食,每天2次,上午9~10时,下午4~5时各一次,投喂鱼糜与花生饼各50%,二者搅拌后按鱼体重的10%~15%投饵,也可采用幼苗配合饲料与丝蚯蚓结合,先投喂一个月,再投喂配合饲料。在成鱼养殖阶段,可投喂粗蛋白质含量在30%以上的全价颗粒饲料,投饵率为5%,分早、中、晚三次投喂。由于巴沙鱼口径较小,所以应注意饲料颗粒大小的选择。在具体投喂过程中,每半个月要进行一次随机检查,结合巴沙鱼生长及吃食情况调整饲料的投喂时间和方法。② 水质调节。随着鱼体的增长和投饵量的增加,鱼类排泄物及残饵沉积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而引起水质恶化,此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节水质。一般每20天左右换水一次,换水量不宜超过池水的1/3,且注意温差不宜超过2℃。由于巴沙鱼喜欢生活在平静的水体中,且惯于垂直上下活动,所以水体要适当深一些,且不宜频繁或大量换水。在巴沙鱼生长的池塘中,水面不宜有水生植物覆盖。由于巴沙鱼也可在半咸水中生存,故它对水质要求微碱性,酸性水质易使它发生病害。所以应适时提高水中pH值,可采用在池塘中撒些壳灰或投放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等方法予以调节,切记畜禽粪一定要用益富源粪便发酵剂腐熟后才可以用,也可用微生态制剂调水,市面上用得最多的是益富源水产养殖菌种。③ 病害防治水霉病、锚水鳋病、白点病、鲺病、车轮虫病是巴沙鱼的多发病。巴沙鱼病害应以预防为主,一旦病菌侵入,极难治愈。具体的预防方法有:一是保持池水温度在24~30℃之间;二是每半月用生石灰或漂白粉全池泼洒;三是及时调节水质,经常清洗食台,清除残饵污物;四是坚持投喂新鲜饵料,定期在饵料中添加药物防病;五是创造良好环境,保持池壁光滑,池中无杂物,生产中谨慎操作,以免操作不当使鱼体诱发病害。在阴雨、闷热或骤冷天气应勤加看管,日夜巡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在发生病害时,及时请专业技术人员诊断治疗。
    回答于 2021/12/12 22:42
  • 巴沙鱼应该不难养。
    回答于 2021/12/12 22:10
0人关注该问题
+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