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沃锋问答-AI智慧知识互动平台! [
请登录
]
|
[
免费注册
]
沃锋问答-AI智慧知识互动平台
问答首页
问答动态
问题库
问答专家
知识专题
站内公告
全部分类
>
健康生活
川芎是什么?
用户提问
|
浏览919次
收藏
|
2022/07/03 01:06
满意回答
检举
|
2022/07/03 01:21
川芎是活血行气的药物,川芎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作用,川芎本身是辛而温的性味,入肝经、入胆经,也入心包经。川芎可以用于月经不调的治疗,可以用于闭经、痛经的治疗,也可以用于腹部的癥瘕积聚治疗,也就是卵巢的囊肿、子宫肌瘤这样的病证的治疗,它可以化瘀,可以行气。另外,川芎可以用于胸胁部的刺痛、活血,也可以用于跌扑肿痛、外伤导致的关节肌肉肿痛,它祛风、止痛。川芎也可以用于头疼的治疗,也可以用于风湿导致的关节、肌肉疼痛的治疗。
评论(0)
加载中...
匿名
秀才
|
采纳率100%
|
回答于 2022/07/03 01:21
其他回答(2)
其他
(叶代峻 衷维纲)川芎(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 别名芎?。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是四川省的著名地道药材,主产于灌县和崇庆县,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四川省其余地区和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也有种植。以根茎入药。含阿魏酸、川芎嗉、4-羟基-3-丁基酜内酯、大黄酚、瑟丹酸、川芎内酯等。药理实验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降压、抗平滑肌痉挛的作用。味辛,性温。有活血行气,散风止痛的功能。治月经不调、经闭腹痛、胸胁胀痛、感冒风寒、头晕头痛、风湿痹痛及冠心病心绞痛等症。一、形态特征高30—70cm。根茎呈不规则的拳形团块,常有明显的轮状结节,外皮黄褐色,切面黄白色,表面密生细须根。茎直立,圆柱形;中空,表面有纵向沟纹;上部分枝,中部和基部的节膨大如盘状,基部节上常有气生根。叶互生,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抱茎;2—3回奇数羽状复叶,小叶3—5对,边缘不整齐羽状全裂或深裂,裂片细小,两面无毛,仅脉上有短柔毛。复伞形花序顶生,伞梗和苞片有短柔毛;花小,白色,萼齿5;花瓣5,椭圆形,顶端短尖突起、向内弯;雄蕊5;子房下位,花柱2,柱头头状。双悬果卵形,有窄翅(图14—22)。图14—22 川芎形态图1.花枝 2.根茎 3.花 4.果实二、生物学特性(一)生长特性在主产地四川省灌县,川芎的生长期280—290天。1月中耕培土时要扯去地上部分,称为“薅冬药”,可以以此为界,把生长期分为前期和后期。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曾分期取样,观察了川芎在前、后期的生长特点(图14—23、24)。图14—23 川芎地上部分生长量的变化图14—24 川芎干物质积累与根茎体积膨大的变化1.前期8月栽种后,茎节上的腋芽随即萌动,抽出幼叶。栽后一个月生长较慢。9月中旬至11月中旬地上部旺盛生长,叶内干物质逐渐增加,11月上旬增加最快。11月中旬株高、株幅和叶片数基本固定,叶内干物质积累速度渐趋缓慢;12月中旬后由于部分叶片枯黄掉落,干物质反略减少。前期植株多为基生叶丛,仅部分植株有1—2根短小的幼茎。栽后一个月左右可见新的根茎形成。11月中旬前地上部旺盛生长时期,根茎干物质积累不多,体积膨大的速度快于物质积累;地上部生长转缓后,根茎才迅速生长充实,物质积累速度便逐渐超过体积膨大的速度,12月上旬积累最快。“薅冬药”前大约两个月,根茎积累的物质占前期的80%以上或全生长期的40%以上。2.后期薅冬药时部分叶片仍呈绿色,扯去地上部一周后陆续出土返青。2月中旬后普遍抽茎,此后茎叶生长随气温增高而日益迅速。3月下旬茎叶数基本稳定,4月下旬以后生长渐慢。地上部干物质后期一直增加,积累速度越来越快,4月末至5月上旬最快,接近收获才缓慢下来。根茎干重在“薅冬药”后一个月略微增加。随后约一个半月,由于抽茎长叶消耗了贮存的养分,体积虽仍在长大,干物质却不断减少,干物率显著下降。3月末根茎干重降至后期的最低点。此后根茎迅速生长充实,物质积累日益加快,积累速度又逐渐赶上并超过体积膨大的速度。收获前大约一个半月,根茎干物质积累几为后期的全部或接近全生长期的一半。(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川芎喜温和的气候,在四川多栽于海拔500—1000m的平坝地区或丘陵。灌县栽种川芎的平坝地区海拔700m左右。据1954—1980年的气象记录,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4℃,极端最低气温-5℃;栽种适期8月上旬,平均气温25.0℃,收获适期5月下旬,平均气温20.9℃;全年日平均气温≥5℃的日数为310.1日,积温5315.7℃;降雪5.5日,降霜26.0日,霜期96.6天。栽培地宜日照充足;但出苗阶段忌烈日曝晒,需盖草荫蔽,否则幼苗易枯死。秋春两季日间晴朗、清晨有露、昼夜温差较大的天气对川芎生长最有利。川芎的繁殖材料常在海拔900—1500m的山区培育。海拔较高的山区气候较寒冷,可选向阳处;低山则应选半阴半阳的地方,如日照过强,气温过高,常易发生虫害。川芎宜在雨量充沛、比较湿润的环境中生长。灌县年降水量1243.7mm,平均相对湿度81%。幼苗出土需要充足的水分,如表土过干,容易缺苗。高温季节若雨水过多,地内积水,块茎易罹病腐烂。川芎不可连作,否则病虫害严重。平坝地区宜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质壤土。过沙的冷沙土不易保水保肥,过于粘重的黄泥、白鳝泥、下湿田等通透性差,排水不良,都不宜栽种。山区培育繁殖材料最好选荒地,也可以用休闲2—3年的熟土,土质可以稍粘。川芎根系多分布于表土层,要求表层土壤能供给充足的养分。因此生长前期要及时勤施追肥,促使植株较早长成健旺的绿色部分,使根茎在当年能积聚较多的同化产物,奠下第二年良好生长的物质基础。川芎喜有机肥,对氮素肥料很敏感,在施用一般农家肥料的基础上,加施氮肥能显著增产;施氮时配合施用磷、钾能增进肥效,更多地提高产量(表14—39)。表14—39 氮磷钾化肥对川芎产量的影响注:每亩用肥量:农家肥——猪粪尿3750kg,草木灰100kg,土粪1000kg;N——硫酸铵25kg,P——过磷酸钙40kg,K——硫酸钾10kg。三、栽培技术(一)整地山区培育繁殖材料,选地后除净杂草,就地烧灰作基肥,耕地深25cm左右,耖细整平,依据地势和排水条件,作成宽1.7—1.8m的畦。平坝地区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云英等绿肥。早稻灌浆后放干田水,收割后铲去稻桩,开沟作畦,畦宽约1.6m,沟宽33cm,深约25cm,把表土挖松耖细,整成鱼背形。最好先用堆肥或厩肥撒施畦面,挖土时使之与表土混匀。(二)繁殖方法川芎用无性繁殖,繁殖材料是带有节间的地上茎茎节,习称“苓子”,主产区历来在山区培育。1.培育“苓子”12月底至1月中旬,在平坝地区挖取部分川芎根茎(称为“抚芎”),除去须根泥土,运往山区。栽种期不应迟于2月上旬。栽时在畦上开穴,株行距24—27cm见方,穴深6—7cm。每穴栽抚芎一个,小抚芎可栽两个,芽向上按紧栽稳,穴内施堆肥或畜粪水,盖土填平。3月上旬出苗。3月底至4月初苗高10—13cm时亮蔸疏苗,扒平穴土,露出根茎顶端,选留粗细均匀、生长良好的地上茎8—12根,把其余的从基部割除。疏苗后和4月下旬各中耕除草一次,同时施追肥,用畜粪水和腐熟饼肥混合浇穴。7月中、下旬茎节显著膨大、略带紫褐色时为收获适期,应选阴天或晴天露水干后,抓紧采收。收时挖起全株,将受虫害的和根茎腐烂的剔除,留下健全植株,去掉叶子,割下根茎(干后供药用)。把茎秆捆成小束,运至阴凉的山洞或室内,地上铺一层茅草,将茎秆逐层放上,上面用茅草或棕垫盖好。每周上下翻动一次;如堆内或贮存处温度升到30℃以上,应立即翻堆检查,防止腐烂。8月上旬取出茎秆,割成长3—4cm、中间有一节盘的短节,就成繁殖用的苓子。依据苓秆粗细和着生部位不同,通常把苓子分为大当当、大山系、正山系、细山系、纤子、软尖子和土苓子(图14—25)。其中正山系和大山系较好,栽后出苗整齐,长势较佳;软尖子和纤子是苓秆上部的节,多纤细,节盘不甚突出,贮存的养分少,最好不用。图14—25 川芎苓子1.大当当 2.大山系 3.正当系 4.细山系 5.纤子 6.软尖子 7.土苓子海拔1000m左右的地方或邻近没有山的新产区栽培川芎,有利用本田苓子来繁殖的。以本田苓子繁殖,早春要亮蔸疏苗;收获期延至6月底或7月上、中旬;茎秆需贮藏1—2月,如贮藏得当,也能获得较好的苓子。川芎地上部和地下部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据收获时测定,茎叶干重与根茎干重成正相关,相关系数r=0.916±0.076。本田培育苓子须疏苗,必然影响根茎生长;茎秆贮藏期较长,茎节内养分消耗较多,并易遭虫害;连续多年用本田苓子作种,还容易发生根茎变形等退化现象;所以只要有条件,川芎苓子仍宜在山区培育。2.栽种8月上、中旬为栽种适期,不宜迟至8月下旬。如栽种过迟,当年生长期短,会使入冬前根茎的物质积累减少。栽前应仔细挑选苓子,把受虫害的、无芽或芽已萌发的剔除。栽时在畦上横开浅沟,行距约33cm,沟深2—3cm。每行栽8个苓子,株距20cm左右;行间两端各栽苓子两个,每隔6—10行的行间密栽苓子一行,以备补苗。苓子须浅栽,应平放沟内,芽向上按入土中,使既与土壤紧密接触,又有部分节盘露出土表。栽后用筛细的堆肥或土粪掩盖苓子,必须把节盘盖住。在畦面铺一层稻桩或稻草,减少强烈日光照射或暴雨冲刷的影响。近年有些药农以中稻为川芎前作,乃采取育苗移栽的办法;8月上旬把苓子密植于事先备妥的苗床,任其生根出苗,待中稻收割后带土移栽于本田,效果亦好。(三)田间管理栽后如连晴不雨,可引水入畦沟灌溉,使表土保持湿润。半月左右幼苗出齐,揭去盖草,随即中耕除草一次,以后约每隔20天再中耕除草一次。中耕时只能浅松表土,以免伤根。前两次中耕应同时补缺苗,挖取密栽于行间的幼苗,带土移植。1月上、中旬部分叶片枯黄时薅冬药,先扯去地上部分,再中耕除草,并将行间泥土壅在行上。前三次中耕除草后各施追肥一次,用畜粪水与腐熟饼肥或氮素化肥混合穴施;第三次施水肥后,还要用土粪、草木灰、腐熟饼肥等拌匀,施于植株基部。三次追肥须在栽后两个月内施下,以及时供应地上部生长盛期的需要。第二年3月上旬可施一次春肥,用畜粪水加少量氮素化肥淋穴。四川省中药研究所曾作过春肥试验,每亩施猪粪尿750kg,硫酸铵7.5kg,硫酸钾2.5kg,干根茎产量增加了17.4%。主产区给川芎施肥,特别强调施饼肥,甚至有“一斤饼肥增产一斤川芎”的说法。四川省中药研究所就此进行的试验表明,在饼肥缺乏时,以化学肥料全部或部分代替饼肥,同样能获得相似的甚至较高的产量(表14—40)。表14—40 饼肥和化肥肥效试验的川芎产量注:农家肥与表14—39相同,饼肥是菜籽饼每亩100kg,化肥与表14—39的NPK处理相同。(四)病虫害及其防治1.根腐病(Fusarium sp.)俗称“水冬瓜”。使用根茎已腐烂的苓子作种,或雨水过多、排水不良致使土壤过湿时容易发生;通常近收获时发生较多,对产量影响较大。染病块茎内部腐烂,呈黄褐色浆糊状,有特殊臭味,地上部枯黄凋萎。防治方法:在挖取抚芎和收获苓秆时严格挑选,剔除已经染病者;田间发现病株立即拔除,集中烧毁;与禾本科作物轮作。2.白粉病(Erysiphe polygoni DC.)夏秋季发生较多。叶背和叶柄密布白色粉状物,叶片逐渐变黄枯死。可用石硫合剂或甲基托布津或粉锈宁药剂防治。3.叶枯病(Septoria sp.)常在5—7月发生。叶上呈现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焦枯。可用25%粉锈宁1000倍液喷雾防治。4.川芎茎节蛾(Epinotia leucantha Meyrick.)土名“臭鼓虫”,是主产区的主要虫害。在四川灌县每年发生4代,第四代以蛹态在川芎残株或地面落叶间越冬。山区育苓阶段为害最烈,幼虫从心叶或叶鞘处蛀入茎秆,咬食节盘,致使苓子不能作种。在平坝地区为害又造成缺苗。防治方法:育苓阶段可用80%敌百虫100—150倍水溶液喷雾,并注意着重防治第一代二龄前幼虫;平坝地区栽种前严格选择苓子,并用5∶5∶100的烟筋、枫杨叶(麻柳叶)和水,共泡数日后浸苓子12—24小时。5.蛴螬9—10月发生。咬食幼苗基部。稻田栽培的不常见,旱地栽培的有时发生较多。其它尚有锈病(Puccinia ligusticola Miyake)等。四、采收与加工(一)采收栽后第二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收获。收获过早根茎不够充实,产量低;过迟则气温增高,雨水多时病害常易蔓延。收时选晴天挖起全株,抖掉泥土,除去茎叶,将根茎在田间稍晒后运回。(二)加工根茎运回后应及时干燥,一般用柴火烘炕。炕时火力不宜过大,以免表面炕焦;每天翻炕一次,使受热均匀。2—3天后,根茎逐渐干燥变硬,散发出浓郁香气,即取出放入竹制撞蔸,来回抖撞,除尽泥土和须根,选出全干的即为成品。续炕时下层放鲜根茎,上层放半干的,逐日翻炕,直至全部炕干。炕干率为30—35%。每亩产干根茎100—150kg,高产的可达250kg。
评论(0)
回答于 2022/07/03 02:01
加载中...
其他
高30—70cm。根茎呈不规则的拳形团块,常有明显的轮状结节,外皮黄褐色,切面黄白色
评论(0)
回答于 2022/07/03 01:45
加载中...
相关已解决
1个回答
腰上面到底有多少神经呢
1个回答
腰椎压迫到神经后 如果不干预他 就平躺的话 需要多久呢
1个回答
身体僵硬 动作迟缓 起床困难——这些被称为"晨来自僵"的现象 是帕金森病常见的清
1个回答
帕金森最详细的夏季管理手册 让帕友们症状稳定济犯如叶令范 轻松度过这个夏天
1个回答
帕金森病患者的全新希望 金悠平 ——疗效稳定 副作用更小的神奇药物
1个回答
像浆果啦 绿茶还有坚果之类的 或许能对帕金森病患者的症状起到些帮助呢
1个回答
帕金森患者不能吃西红柿 阳社活某七消下握陈棉差揭秘四种体质患者的饮
1个回答
左手抖和右手抖的秘密 揭秘帕金森病的六个冷知识
1个回答
多巴胺 对帕金森病患者而言 这个名字如同救命稻草 让人朝思暮想不过令人惊讶的
1个回答
不要拖 小脑萎缩共济失调早期治疗才能守住生活尊严
0
人关注该问题
>>
>>
+1
加载中...